•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马可波罗第一季

    马可波罗第一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14

    主演:洛伦佐·里凯尔米,本尼迪克特·王,陈冲,瑞米·许,朱珠,郑启蕙,黄经汉,阿马尔·维克德,陈琼华,尹成植,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邹兆龙,达尔文·肖,劳拉·莫兰特,布莱恩·何,Tom Wu,马赫什·扎杜,Uli Latukefu,劳伦斯·马克奥雷,张家扬 

    导演:乔阿吉姆·罗恩尼,艾斯彭·山德伯格,丹尼尔·米纳汉 

    猜你喜欢

    • 第10集

      为全人类 第二季

    • 第13集

      惩罚者 第二季

    • 第2集

      荒野迷案 第一季

    • 第08集

      危险关系 第一季

    • 第10集

      神话任务 第三季

    • 第7集

      德里女孩 第三季

    • 第10集

      法律与秩序 第二十一季

    • 第13集

      糟糕历史 第一季

     剧照

    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2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3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4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5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6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6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7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8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9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因《纸牌屋》声名鹊起的Netflix,确定涉中香艳动作宫斗片《马可波罗》首播日期确定为12月12号。讲述宋元之间的权力之争。陈冲、朱珠饰演蒙古王后/公主。《权利的游戏》导演参与拍摄,整季投资六千万美金,超过权力的游戏首季,床戏尺度也是不输权力游戏....

     长篇影评

     1 ) 中国味 不太对

    上演之前,国内观众万众期待,一说money和boob都可以和冰与火相比,自然群情激动。结果一放出来,骂声一片。豆瓣现在5.8分,IMDb 8.3分。我身边的两个美国朋友Ricky和Sarah都特别喜欢这个剧。其实如果不是Ricky坚持要看,我可能中途就弃了。

    大家骂的主要是乱编历史。我其实并不在意乱编历史,但是如果编得比历史还简单,还不make sense,那就不行了。Polo先生走到哪里都是主角光环全开(甚至一句话揭穿阿里不哥的叛乱……),但是我真没感到他有啥personal charisma,反倒是Kublai和Chabi(Ricky硬说Chabi听起来像shabi……)很让人难忘。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战最后简化成了两人在山沟里一对一的厮杀,Benedict Wong胖得都下不了马,竟然还能杀得了人?!大概也是剧组为了省钱。除了最后一集的大战,其他的战争场面全都印象化了,第一场忽必烈的大败仗就是通过壁画展示出来的,其实很有创意。

    和以前读哈金之类的用英文写中国的小说一样,美国人讲中国历史都给我一种奇怪的陌生感。其实剧中有很多地方都试图诠释中国文化,多次引用典故,还有一集提到了孙子兵法。但是翻译成英文总是让我觉得怪怪的,要反应一下才知道对应的中文经典是哪个。比如贾似道一直被他人唤做Sidao,我以为是个编出来的人物(因为他妹妹叫Mei Lin,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名字,一看就是编的),直到后来被叫了全名Jia Sidao才知道原来是大奸臣贾似道……又比如皇帝快死的时候Sidao先生幽幽地来了一句:People grow old, pearls turn yellow。原来“人老珠黄”就这么直接表示的?

    摄影武打都非常之精致,很值得中国电视剧学习。剧组也很努力地加入很多的中国元素。其实看场景设置,和中国古装电视剧比很有意思。可汗的帐篷,宋朝的大殿虽然关键元素都在,但是看起来就是和中国人的设计不一样。

    至于露点之类的,真是不太值花这个钱,露了的演员身材都一般般,也没有拍出美感,和冰火中露一个火一个的差的实在太远。难道是西方人不懂得怎么拍东方的女人体??

    虽然是不太对的中国味,但是看一看也还是有点意思的。前几集给了个3星,看到后来,觉得制作实在是太精美,加一星吧~

     2 ) 专访陈冲:一个女人的传奇

    原文:http://www.todayfocus.cn/ent/857.html

    在netflix新映的火剧《马可波罗》里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陈冲,她在里面扮演皇后。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她1986年在《末代皇帝》里饰演的角色:婉容。同样由老外导演,同样富有华丽神秘感的视角。有趣的是,今年10月,3D版《末代皇帝》在旧金山首映,一个25岁,一个53岁,今古对照,如同岸的两端,28年疏忽而过,但她仍然大气、美丽。

    如果在几天内看完她这30多年的影视作品,你会觉得一个女人的变化是如此惊异。纯情少女、矜持少妇、豪放欲女、华贵妇人、传统母亲,她都演过,人性的各种方面都释放过。所以看到坐在你面前的她是一个温和传统的女人你不要惊讶,她说:“每个女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坏女人,每个女人心里都有堕落的愿望。有意思的是,正视这些东西,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好女人。”

    这样直面人生,充分感受生命的不同纬度,使得她对自己、对角色有更圆融的感悟。回看同时代的女星,邬君梅、林青霞、胡因梦,都是这般。享受过烟花胜放的光华,安的住落下余烬的温暖。

     K:Kia C:陈冲

    《末代皇帝》重映就是炒冷饭

    陈冲在《马可波罗》里饰演忽必烈的妻子,察必皇后一角。历史上的察必皇后是一个聪慧坚韧,又有时尚头脑的女人。美剧少不了权力、性、阴谋的元素,即使同样是宫闱秘史,国内和国外的演绎角度也是不一样的。西方视角里对欲望的描述更直接和突出,如果是描述中国宫廷女子,那一定是表面上正经温婉,内心里火热放荡,有种压抑的变态。对此陈冲早就习惯了。《末代皇帝》里的婉容是这样的,八十年代的陈冲也是这样。由于之前拍《大班》有裸露镜头被国人大骂,在拍《末代皇帝》时,陈冲还强烈要求让导演贝托鲁奇把她的裸露镜头删去,然而在导演眼中,这简直不可理喻。但这次拍《马可波罗》,她就没有那么多禁忌了。

    K:我看《马可波罗》的预告片里你有裸露,还有拿剑抵着朱珠脖子的镜头,剧情能不能透露下?这次演察必皇后和演婉容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好玩的?
    C:这个保密不能说啊,不过你查查资料应该也能想象出来。这个角色很性感。婉容是一个年轻皇后,美丽但很寂寞。但察必是一个中年皇后,有丈夫和儿子,自己也在权力中心。由于是元初,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豪放。所以流露情欲也很自然。此外拍摄很宏伟,很好玩。我之前很少出演周期超过3周以上的电影或电视剧。但这个剧本真得很好,我难以拒绝。拍骑马戏时我没用替身,在骑马时,手的韧带撕裂了,现在已经没什么大问题。还交了很多朋友。拍戏的时候我经常和皇上(本尼迪特·王)去马来西亚的中餐馆里吃蒙古炒牛肉。

    K:《末代皇帝》应该是你在美国拍的电影里最有意义的一部吧。
    C:对,是个里程碑式的电影。导演非常棒,整个摄制组,每一个部门都特别精致,都是欧洲属于最好的。当时拍得也比较长,有半年,真的就是让你看到拍电影的那种过瘾。当时拍摄的时候,整个紫禁城是不对外开放的。我常常随意在这座占地178亩的宫殿里散步,就好像我就是这座城的主人一样。仿佛自己就是皇后。

    K:《末代皇帝》重映你什么感觉?
    C:就像炒冷饭,但是很好吃。头天吃剩了的又糯又有嚼劲的米饭,今天就可以做最棒的炒饭。我很兴奋,很激动,我还把两个女儿带去了。这对年轻一代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吧。

    我以前是不愿意看自己的电影的,尤其是首映,我觉得自己演得很差。但这次不一样,《末代皇帝》是28年前演的,荧幕上那个年轻姑娘不会让我失望,因为她曾经这么努力。非要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那时很忙,没法像一般的母亲一样系着围裙照料孩子。

    用经历去了解自己
    多少女人想方设法拥有性感和妩媚,而陈冲根本无须为此费力—风情就在她的骨子里。当她随意地拨弄秀发,低眉垂眼,女人味就流露出来。陈冲生得妩媚婉约,却性格大气。她遇见事情从来不躲,比如巩俐炮轰金马奖,陈冲第一个站出来回应。“我就是这种性格,直来直往,豁达通透。比如我不太会微笑。我喜欢大笑。”

    K:你比我想象的娇小多了,我以为你是那种高大丰满的女人。
    C:哈哈,我只有162cm。你多大?(1987年生的。)你们这代人看过我的电影应该是《太阳照常升起》,《色戒》,《爱出色》这些吧,这里面我扮演的角色似乎都有点强势的原因吧。很多人见我之后都会说类似于你这样的话,我觉得这是电影给大家的误导。

    K:那现实里呢?是不是一个强势的女人?
    C:我觉得不是,但我很理性。(一般人可能觉得好演员是非常感性的,这样才能迅速的融入到角色里。)理性的人会区别开表演和生活,表演时感性,生活里理性。毕竟我们的时间绝对部分是用来生活的,而不是表演的。

    K:很多人以为你是很西方的。
    C:我骨子里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比如对待事业和爱情的态度,可是在美国呆了30年了,多少有一点影响吧。我身上还保留着很多中国人的特征,比如我从不敢跟我父母说我爱你。但我对我女儿每天都说。因为她们生活在美国,需要这些。我小时候属于听父母话的那种小孩。骨子里虽然反叛,却因太爱自己的父母而不愿意违背他们。他们热爱知识、认真工作、互相尊敬,耳濡目染中哥哥和我也成了这样的人。到美国后,实验性地推翻了一切原来的价值观,party一场,玩得头破血流后又回到最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K:所以是转了一个弯后又回来了。
    C:我觉得人生非常奇怪,有时候你一定要走弯路,不然再简单的道理你可能都没法彻底明白。一个是信仰的幻灭,一个是初恋的死亡,这两个东西使一个人的整个青春迅速老去,但它们也促成了一个人的成熟。正是因为这些弯路也好,挫折也罢,才让到现在的我,太了解自己了。我能够懂得生活所给予我的优待,我能够体会到一份感激,而年轻的时候没有。我能演什么样的戏,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摆什么样的POSE最好看,如何才能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跟爱人去相处。

    K:在生活中,你跟丈夫的相处是怎么样的?
    C:我们在一起十几年了,感情特别深切,我对他非常依赖。我不能对他有任何其它期待了,他就是最好的。生活不是戏中的东西。其实我们不是特别注重节假日、生日,不注重形式,我们注重每一天、每一刻。

    K: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你用的是比较民主的教育方式?
    C:我有一定的要求,但没有逼她们要怎么样。我对有希望她们能做的事情,但不会逼她们去做,还是要跟征求她们的意见。比如我希望她们能多说中文啊,多接触下大自然。

    K:在你越来越国际的时候,很多人却觉得你越来越上海了,更加有上海女人的韵味,你自己的感觉呢?
    C:刚出国留学那阵,很想被同化,很想融入新的环境,因为不然太孤独。同时又下意识地抵触变化,有很长一段时间非常不适应。在美国时间长了,我反而懂得国际化是多元的,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特点,所以就越来越上海了。我现在对上海特别感兴趣,有种怀旧情绪。距离让人产生某种不同以往的审美情趣,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在某个城市,然后再回去对那个城市有种新的审美,我挺想在那拍电影。

    K:你现在大概多久回一次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吗?
    C:我大约每隔2个月会回一次上海,即使不是因为工作,自己也会回来,和父母相处一段时间。在异国他乡,做子女的最大的遗憾就是父母老了,却不能常常和他们相伴。我的青春时代有点叛逆,但到了中年,心情恢复平静,觉得亲切,血缘是支撑我们每个人最不可少的。当年我离开中国时,我只带了很少的行李,我跟爸爸说我只想带些生活必需品。除了一些替换的衣服,还带了自己喜欢的几本书。仿佛要告别过去似的,现在才知道,这一切,都无法割裂。
    我在美国的生活也上有老,下有小,不仅要照顾父母,还要照顾两个女儿,有时真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中年是人在事业上最成熟的时期,但为了一家老小,你只能多牺牲一下事业,以便有更多时间来照顾家里人。我一般一年只接一部戏,绝对不会超过四个月的工作量。我基本上现在一年的重心还是放在孩子的身上。

    K:那会不会考虑彻底回家和女儿在一起呢?
    C:那不行。我觉得一个全职的母亲会退化,头脑会得不到新的刺激,我觉得有一天孩子们大了、不想再见我的时候,我会回来的,我还有很多戏要导,我还要很多事要说。跟李安导演一起合作,跟姜文导演一起合作,这种积累是非常宝贵的。我觉得现在其实是有很多积累的阶段。
    scan0056.jpg

    1981年,陈冲刚到美国,在纽约与朋友。

    用妥协的姿态去演戏
    作为一个时代的电影记忆,陈冲,是卓而不群、不可翻版的孤本。从在国内得到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到在美国餐馆里打工;从演没有台词的小配角到奥斯卡的奖台,这些年的甜酸苦辣能装好几箱。而后她重新回归华语影坛,“红玫瑰”和《意》两次成就金马影后,姜文和李安等大导演御用钦定,更是奠定她华人殿堂级女星地位。而作为导演她也成就不凡,华语片《天浴》赢尽口碑,英文片《纽约的秋天》赚够票房。
    K:《小花》当时很轰动,你是当时最红的少女偶像。当时是什么促使你去美国?
    C:除了一些私人原因,最重要的是我天生向往未知、向往远方。可能很多女孩子对未知的地方有本能的抗拒,而为却是本能的向往。今天我依然是很向往远方的,比方说我很想去非洲拍一部电影,导第一部电影就跑到了藏区渺无人烟的地方。到今天回头看,还是因为当时年纪小,多多少少有些冲动吧。

    K:到了美国之后你接片的质量是良莠不齐,而且在国内引起不少争议。
    C:我去美国不是为了当演员的。我对好莱坞没概念。可是当时的生活逼着我再次回到演员的路上,纯粹的是维生手段。有戏演总比没戏可演好吧,就算你在中国是影后也没有选择得余地。不过我没有后悔过,对我来说,那段时间就是这么过来的,每一段经历都不会白费。比如说得到《末代皇帝》“婉容”这个角色,这个片子的副导演就是我当年试镜过的一部片子的副导演。而且那时候的确年轻,对电影的理解不足,很多时候你看好的片子成品未必好,觉得不看好没好好演得反而惊人。

    K:演了这些年的戏,你最喜欢的角色是什么?
    C:17岁的时候演《小花》,那个时候对小花没有太多的感受。现在想想,小花可以说是我们那代人的青春缅怀。《末代皇帝》里的婉容我也很喜欢,这是给我最大的荣耀的一个角色,奥斯卡,还有去各个国家都是皇室来接待我们剧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的红玫瑰让有机会重新回到华语影坛,而《意》这个角色非常丰满,是我这几年遇见的最好的角色。

    K:当年盛传你以两票之差落选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这是真的吗?
    C:我不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怎么传出来的,而且还精确到2票之差。不过这个角色当时的评论非常好,而且我不明白的是《末代皇帝》那么多项提名,为什么没有一项表演提名?如果演员演的不好,这怎么能成为一部美誉度如此高的的电影。其实好莱坞对亚洲人来说,能够发挥的角色还是太少。就像华语电影界女明星到了我这个年龄,好角色其实已经很少了一样。

    K:这是所有女演员共同的尴尬,其实不论华语界还是好莱坞。
    C:对,所以我就转行写作,做导演,但导演要求的时间、精力太多,现在我孩子还太小,所以有这样的电影可以演我觉得挺开心,因为演毕竟轻松。做导演之前我也观察现场,但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做过以后对现场有一种控制,对每个细节似乎有更好的把握。

    K:《天浴》是你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为什么选择“文革”这么敏感的题材?
    C:在接触那个故事之前我还没想当导演。读完我就想去导演,所以是题材选择了我,而且往往是题材选择我们,主题不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主题是由你的生活经历为你决定的,自己是身不由己。

    K:还有导演电影的计划吗?
    C:我现在演戏,可能是因为被剧本打动,可能是因为片酬还不错,就连我想回国看下妈妈了都是接戏的理由。我不想把电影时时刻刻当高尚到不食人间烟火的东西,那样活得累,演得也累。可能是一种妥协。其实对生活的妥协也没有什么错,我经常对生活妥协,随着生活呈现给我的一切,就跟流水一样的生活,没有任何刻意打算。到了我这个年纪要领会生活给予我们的每个信号。

    K:这段话听起来有些沧桑。
    C:亲爱的,我都53岁了,沧桑一点怕什么。我在还一点皱纹都没有的时候就已经沧桑了。哈哈。

    360截图20141211115538381.jpg

    陈冲和《马可波罗》主创在帝国大厦

    把掌声给下一个传奇
    陈冲就是这样杀出一条血路的,她演戏,与贝托鲁齐、奥利弗·斯通、李安合作,跟尊龙、梁朝伟、姜文对飙;她拍戏,拍艺术片横扫金马奖捧出最年轻的金马影后李小璐,拍5000万美金的爱情商业片席卷票房,还能对诺薇娜·瑞德和李察·基尔吆五喝六,而这两年作为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和金马奖的主席,让她赚足话题。如果把这些经历贯穿起来看,华语圈除了她还有谁能对章子怡们点评一二?

    K:现在的女演员章子怡,汤唯,姚晨等等,对比你们那一代,感觉她们有什么不同?
    C:不同?哦,那就是瘦。觉得她们都非常瘦啊。跟我们那时候的演员比起来,她们整整瘦了三圈。(哈哈,这个回答太出人意料了。)我是认真的了,我搞不清楚为什么国内的女孩子为什么都这么瘦了(周围大家笑做一团)

    K:呃,除了瘦呢?
    C:还有就是觉得她们特别辛苦,整天飞来飞去,参加各种活动,演出什么的。我们那时候电影就是一种宣传手段,我们也没有明星的感觉。你看我演《小花》完全是任务式的,所以后来到了好莱坞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才能找到演员的感觉。相反呢,她们如果真的去国外发展,会非常快适应那种环境和节奏。或许她们将来都会超过陈冲也不一定。我支持她们的每一个人,不吝给任何人掌声。具体到个人呢,我觉得章子怡非常聪明,而汤唯特别好学,姚晨的个性很讨喜,刘亦菲真的是那种纯纯的感觉,范冰冰特别特别努力。

    K:除了合作一些大导演外,你似乎拍了不少新导演的作品。
    C:嗯,还是看档期和剧本角色吧。有一些新导演的能力非常不错,我愿意尝试一下。到现在我拍电影看的绝对不是导演的名气和片酬了。

    K:娱乐圈内也有不少女明星的演艺事业大起大落,作为过来人你怎么看?
    C:我觉得,将来对她们来说都是好事。年轻人受一点挫折,就成长了、成熟了,要是一生都没经历过挫折,或者犯过错误,那就永远没有准备好。我走的弯路比她们远得多,要是我能够重新活一次,会希望说走一点弯路,但别走那么远。所有的这一切,其实真的只是一个准备,就好像进学校一样,我进了一所更难的学校,花费了我更长的时间。

    K:你对政治有热情吗?
    C:没有政治热情,但有爱国之情。我跟大多数中国女人一样,不喜欢讨论政治,也不认识政治家。不过之前的某任总统很喜欢邀请我和我丈夫去白宫做客。很搞笑的是有一次他托保镖过来说,Joan,总统请您去图书馆聊一聊。我想都没想就说,请你转告总统,我们中国女人不会抛下老公单独赴约的。哈哈哈,笑死了。

    K:您有一生不变的相信的原则吗?
    C:原则?小学一年级学的东西够用一辈子!用不着改变。比如什么不要撒谎啊,不要做有害于别人的事,互相爱护,饭前要洗手,上完厕所要洗手,(笑)……原则这东西,十岁之前你全懂了,长大之后想着要否定它。但是其实老了你发现,还是挺管用的,你教给你孩子的,还是这些东西。

     3 ) 现实总是输于想象,想象未必高于现实

          Netflix的新剧《马可·波罗》甫一亮相,我就去看了。抛开“史上第二贵美剧”的噱头不谈,其中国历史题材足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兴致盎然。
          片子从马可随父亲叔叔一路东行开始,不期遇到蒙古士兵,被带到了大都皇宫。父亲叔叔仓惶解释自己为何来到蒙古境内,但未取得可汗忽必烈的信任。倒是马可的能说会道吸引了忽必烈的注意,让忽必烈做出留下马可成为臣子的决定,并让马可一步步成为连太子真金都嫉羡不已的宫廷红人。前四集中马可单独觐见忽必烈的戏太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野心勃勃但又充满哲学思辨的君主,来到陌生环境好奇地观察一切物事的外国游者,一个仔细地听,一个认真地讲,用言语勾勒生活,用质疑交流可能。这样的一个带着一丝脉脉温情的忽必烈汗,对大多数爱好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陌生的吧。
          本来这样一个以蒙古视角讲述的南宋覆灭故事就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更何况南宋在本片中是那个顽固的反面角色,是那个阻碍忽必烈实现祖父毕生梦想的绊脚石。片中诸多历史谬误,更是贻笑大方:南宋宫廷居然不在杭州而在襄阳;理宗薨逝时继位的居然不是他侄子度宗而直接是度宗的儿子;贾似道固然大权在握被度宗称为“师臣”,但居然敢用火药轰死当朝皇太后。更不要提贾似道为了维护南宋政权化身战争狂人、送身为宫妃的妹妹去蒙古刺杀蒙古皇后等奇葩设定了。所以若是希望通过看这部剧温习元朝史那就不必了,夸张的想象让这部剧成为美国人对东方的幻想剧,像是在讲一个带有中国元素的中世纪罗曼史。
          不过,用马可·波罗这个真实性存疑的人物当做这部剧的主角,本身就是默认了想象成分的合理性吧。毕竟,《马可·波罗游记》这部旷世奇书早就被历史学家发现充满了夸张和时间错乱。
          剧中没有出现南宋国都杭州,实在是令我感到万分失望的事(剧中提到苏州的次数都比杭州多!)。在美剧中会如何呈现那座“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让我无比好奇。因为缺少考古资料,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ile de l'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中援引了不少《马可·波罗游记》中对行在(杭州)的描述来论证杭州在13世纪惊人的繁华。但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些许不合常理之处:马可·波罗被认为是于1276年至1292年间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已经是蒙古治下(杭州于1276年和平沦陷),他笔下的杭州自然也是蒙元初期的杭州。谢和耐显然认为蒙元初期的杭州和南宋时期的杭州变化不大,所以引用了该文献。但这难道不应该让人诧异么?不谈杭州失去国都身份后带来的巨大经济冲击,杭州一如往昔地保持繁荣这一事实让谢和耐在其导言中所写的“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这一论断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实际上,我们一直以来对蒙古和元朝的想象,就如此般。“中华文明破坏者”、“至始至终未能融入中华文明的短命王朝”是我们对蒙古人和元朝的固有印象。但现实果真如此么?日本历史学家杉山正明在《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中,力求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式。就拿前文提到的杭州来说,在除去政治因素后仍能以百万人口和繁荣经济傲视全球,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蒙古时代究竟是怎样的。
          剧中的蒙古宫廷看似十分“国际化”。穆斯林官僚、蒙古将军、大马士革工程师在其间各司其职,而这其实的确是忽必烈政权的真实写照。忽必烈求贤若渴且对人才的使用不拘一格。他注重能干实事的实务型官僚,尤其是负责经济事物的人才。汉族文人对蒙古政权不满的很大原因是在元朝几乎没有组织过科举考试,但如果从蒙古政权的治国方针来看,这么做的确有理:只懂得儒家经典、不谙实务的儒生在蒙古政权没法发挥作用,自然也没有提拔的价值。剧中重要的配角之一阿合马(Ahmad)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个伊朗系的穆斯林人。由强大的穆斯林商人团作为支撑,他和汉人张惠等人在忽必烈政权中操持经济事务。剧中出现的征税官桑加(Sanga)亦是有其真实考据:在忽必烈政权下,征税几乎完全委任给穆斯林人,且多数以”承包“的形式来进行。
          杉山正明指出,忽必烈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商主义与自由经济。忽必烈及其策士从一开始就决心实践经济立国,考虑创造世界性规模的流通、通商。吞并南宋,亦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地区,将为蒙古帝国构建一个世界性规模的贸易帝国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p.204)。阿合马创造了专管经济、财务的特别中央机关“制国用使司”,即之后的“尚书省”,这与一向“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中华王朝形成了鲜明对比(p.206-207)。坐拥当时世界上最大经济力和生产力的中国,忽必烈政权采取自由经济政策,奖励超越区域与“文明圈”框架的大型通商。无论出身、种族,只要支付三十分之一的商税与关税,皆可在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境内自由通行经商(p.238)。西亚、中东、甚至西欧都纷纷进入以大元汗国为中心的欧亚通商圈,政治上的壁垒在日益频繁的贸易交流中消失(p.243-244)。对于中华文化来说,蒙古政权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机会。贸易和文化交流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本土的经济实力,更造就了璀璨夺目的物质文化,闪烁着伊斯兰审美情趣和“回回青”特有色泽的青花瓷即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精华之一。“中国的皇帝?蒙古的皇帝?吾将会成为世界的主宰!”剧中的忽必烈如是说道。这或许并非只是豪气万千的夸张之语,而是历史中的忽必烈真正付诸实践的事。
          重商主义、自由经济、遍及欧亚大陆的通商网络……就某种程度而言,蒙古时代或许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这样的论断,或许也是超乎我们许多人的想象的吧。
         “现实总是输于想象的,陛下。”马可·波罗说。
          但想象,也未必高于现实。

                                                   参考文献
    【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日】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 ) 还是会期待第二季

          没之前预期的那么好(所谓元代的“权力的游戏”),当然也没有那些只看了一集就弃了还怒打一星的人说的那么差。
        编剧的西方人视角、所针对的美国本土收视群体都注定了这又是一个“西方人幻想中的东方故事”,所以别再指责编剧剧本有多烂,一个裹挟着性和暴力的阴谋故事,足以首尾相衔自圆其说,对非目标群体的看客应该就够了(个人觉得季尾用壁画来揭示真正阴谋者和为第二季埋下伏笔的方式挺好的啊);更不用去纠结贾似道不是死在襄阳这种明显的历史硬伤了,都是为了说故事罢了。老美拍的东方故事,有人看了觉得处处别扭,估计蒙古人看《忽必烈传奇》也是同一个味道。
        布景、服饰、道具,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此前已经有评论里已经写过了,都是靠钱和用心程度才能砸出来的硬件,确实能完胜大部分国产历史剧;片头水墨又似血的效果也很赞啊。
        西方人的审美导致演员的颜值被很多人讲,但男的看看忽突兀,女的看看真金太子,还是可以过去的嘛;喜欢熟女的还能看看陈冲阿姨,喜欢大叔的。。。您可以在蒙古版的范伟和黄经汉两者间选一个嘛毕竟。

     5 ) 我也认为马可波罗就是个骗子!!

    基于对影片的客观看法,请允许稍后评价,先来看看马可波罗中国行这么个事儿——

    =============华丽丽的分割线==============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面对质疑,值得奇怪的是中国史学家们的态度耐人寻味。国学大师钱穆的回答妙趣横生,或许代表了他们普遍的想法和观点。他说他“宁愿”相信他真的到过中国,因为他对马可-波罗怀有一种“温情的敬意”。因此真正对上述质疑“奋起”进行说明和批驳的,也仅有杨志玖教授等寥寥数人。双方利用报纸、电视、著作、学术研讨会等各种手法进行了上百年激烈争辩。双方质疑与辩驳集中为四点。其他质疑和辩驳都是在四点基础上的扩展。总结如下:
     
    A、 自称深受大汗信任,还担任过官职。但没有任何东方史籍有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
     
    怀疑论者: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无数学者查阅数十年,没有找到一件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
     
    肯定论者:为反驳史书中没有关于马可·波罗记载的疑问,杨教授皓首穷经,终于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二八往阿鲁浑大王位下”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一致,从而可以证明他是到过中国的。但是这是所有史书皓首穷经找到的仅有的一条孤证。并且《马可·波罗游记》说蒙古忽必烈汗因他识海路,让他带领这个使团,把蒙古的公主护送去波斯完婚,而这条孤证中并没有提到马可·波罗的名字。
     
    怀疑论者:“然而用明朝的史书证实元朝的人物明显让人难以信服,更重要的是:这条记载中和其他史书一样没有提到马可-波罗的名字,只能说明此事与他的叙述一致,不过是他讲述尽人皆知的故事(如远征日本和王著行刺)罢了,而不能证明马可-波罗与此事有任何联系,更不能作为他到过中国的直接证据。”(注:北京青年报2004-08-13)
     
    肯定论者:杨志玖先生几乎在他的所有批驳性论文中都提到这条“确凿证据”,用它来作为批驳“怀疑论者”的致命武器。这段公文虽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到马可·波罗,但至少能够说明《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关于他们随从波斯使臣离华回国的内容有着一致的地方。学者们根据这条材料后来还推断出马可·波罗他们由中国泉州从海道回国的具体时间在1291年初。对于这一条材料,学术界一致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汉文文献中发现的唯一的有关马可·波罗的间接记录。这也是国内外“肯定论”学者唯一感到欣慰的地方,至少可以用这条材料来抵挡一下“怀疑论”学者的穷追猛打了。
     
    怀疑论者: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17年深受忽必烈器重,但没有任何一本元朝史书找不到哪怕一条可供考证的记录。包括他自称扬州做官三年,扬州地方志里同样无从考稽。关于马可-波罗自称在扬州做总管三年的谎言,史书和扬州地方志都没有记载。
     
    肯定论者:马可-波罗其时也许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因为他在游记中写到了产盐区长卢、海门和真州,关于盐务的小官是不会记入史籍的。
     
    怀疑论者:马可·波罗是色目人,色目人作为元朝的贵族阶级“二等人”,他也自称在扬州地方上担任总管。即使不担任要职,可扬州地方志中明确记载了元代大小官员,包括外国人的详尽名单,仍然没有找到他的记录。
     
    肯定论者:后人将马可-波罗的原话“奉大汗命‘居住’扬州三年”误抄成了“奉大汗命‘治理’扬州三年”造成了误会。
     
    怀疑论者:仅仅“居住”扬州为何要“奉大汗命”,他“居住”扬州三年做什么?而他三年对繁华扬州的印象仅仅是除了出产马饰外“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
     
    肯定论者:作为一个商人,他对马饰有特别兴趣,至于其他,是属于记载疏忽。
     
    B、 有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在书中只字未提,如长城、筷子、茶叶、中医(如针灸)、汉字、印刷术、妇女缠足、用鸬鹚捕鱼等等
     
    怀疑论者:而这些事物在同一时期的波斯商人的游记以及1792年英国马噶尔尼访华回国后游记都有记载。
     
    肯定论者:没有提到长城,是因为元长城已经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况且元长城土木结构并非明长城砖石结构那样引人注目,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怀疑论者:金人修建的金长城(也叫金界壕)受战乱损坏并不严重。如果马可-波罗真的游遍中国,必然要数次经过长城,不可能视而不见。而同时代的元名臣张德辉曾记载“北上漠北途中,有长城颓址,望之绵延不绝”;王恽写道:“恒州西南十里外有北界壕,尚宛然也”。
     
    肯定论者:没有提到茶叶是因为蒙古人不喜饮茶,因此马可-波罗对此也无印象。
     
    怀疑论者:忽必烈于1268年开始榷买蜀茶,1275年逐渐榷江南各地之茶,1276年设立常湖等处茶园都提司“采摘茶芽,以供内府”;而8~9世纪西域商人苏来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则明确提到了茶。
     
    肯定论者:关于汉字书法和印刷术,马可-波罗不认识汉字,故对中国汉字书法和印刷术不会做记载。
     
    怀疑论者:然而当他写书的时候,尤其是欧洲处于手抄书本的年代,必然会联想到中国神秘的汉字书法和先进的印刷术,而比他早30年到蒙古的法国传教士鲁不鲁乞乞《东游记》却记载了中国的书法和印刷术。
     
    肯定论者:对于筷子、缠足、鸬鹚等等,17年来,马可-波罗只用刀叉,没见过筷子;17年来,他从没见过任何一个缠足的妇女;他是城里人,而不是渔民等等。
     
    怀疑论者:其他外国人如14世纪英国旅行家曼德维尔在《爵士游记》中、1862年退役的英国裕尔上校在《中国和通向中国之路》里,对这些事物都有提及。
     
    肯定论者:《马可-波罗游记》也许有过记载,但它成书后经过无数人传抄,也许是传抄中的失误,或者原稿散失。
     
    C、襄阳献炮是明显有违史实的捏造。除此之外,还捏造了一系列史实。
     
    怀疑论者:马可-波罗自称蒙军久攻襄阳不下,于是他献出了威力巨大的抛石机,迫使襄阳守将出降。事实是1273年蒙军攻襄阳时,他还在来中国的路上,而献抛石机的自然也不是他,而是波斯的亦思玛因和阿老瓦丁,《元史·方伎传》:“亦思马因,回回氏,西域旭烈人也。善造炮。……天历三年以疾卒。”白纸黑字,写得十分清楚。
     
    肯定论者:亦思马因会不会就是马可·波罗
     
    怀疑论者:《元史》上说得很清楚,亦思马因在元世祖至元十一年,亦即公元1274年就去世了(“以疾卒”)。亦思马因的儿子布伯这个名字听起来倒是与“马可”相近,但此人也不能与马可·波罗画等号,因为他卒于天历三年。“天历”是元文宗图贴睦耳的年号,天历三年是公元1330年,马可·波罗则卒于公元1324年。更能说明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一点证据是:马可·波罗死在了欧洲,而布伯却卒于中国。
     
    肯定论者:这是后人传抄《游记》时随意添加的。因为马可-波罗的手稿已经流失了。
     
    怀疑论者:书中道听途说的痕迹比比皆是,李松寿之乱的时间整整推后十年;把成吉思汗的病死说成是膝上中箭而死;将传说中的非洲的祭司王约翰嫁接成为忽必烈外孙阔里吉思的祖父,而记载的脱脱被那海打败的事居然发生在他回国之后,
     
    肯定论者:书中所有的猜测、臆断和错误都是在传抄中后人的过失。
     
    怀疑论者:《游记》中记载了镇江的基督教堂和一些“可疑的”、“战战兢兢、躲躲闪闪”的基督徒。而元朝迫害基督徒找不到任何一本史料证明。
     
    肯定论者:他们其实是摩尼教徒,因为该教被认为是邪教,不敢公开活动,这一记载翔实生动,没到过中国是不可能掌握这样的第一手资料的。这正说明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怀疑论者:但是中国人把摩尼教看作邪教还是元朝末年的事,蒙元初期政府对各种宗教采取优容的态度,对各教一视同仁。对各教的分歧提倡以辩论的方式分优劣,更不采取灭教这样极端的迫害措施。忽必烈曾说:“世上常奉预言人,我都致敬礼。”因此即使是摩尼教徒在一个宽松的宗教氛围中,根本用不着“战战兢兢、躲躲闪闪”。
     
    D、《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许多中国地名用的都是波斯叫法,有可能马可只到过中亚的伊斯兰国家。
     
    怀疑论者:马可-波罗自称懂蒙古语和汉语,在意大利用法文写成此书,书中很多名称却偏偏采用波斯语,我们注意到,当时来往的商人们以波斯人居多,可以证明游记内容是听来的。
     
    肯定论者:马可-波罗是色目人。他在元朝打交道也是色目贵族。他本人也是属于色目贵族。所以他不知道中国的很多名称的汉文叫法,只知道波斯语叫法。
     
    E、其他的一些疑点
     
    1.书中几乎很少提到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也从未提到过他们的生意,没有提到过在中国符合他们身份的任何经商活动,恰恰说明他们没有到过中国,所以经商也无从谈起。
     
    2.马可-波罗回国时没有携带任何中国特有的东西,威尼斯珍宝馆收藏的马可-波罗罐,其实是十四世纪的德化白瓷,与他毫无关系,而他带回的一些宝石倒是波斯的特产。
     
    3.书中的叙述描写充满了夸张失实的情节、信口妄说的逸事,其中许多地方即使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夸张而令人吃惊的。动辄使用“百万”这个词,以至于人们送他“百万先生”的外号加以揶揄和讽刺。
     
    4.1999年美国组成一个科学考察队,重走当年马可-波罗走过的道路,不过是用现代交通工具代步,然而旅程同样十分艰辛。考察结束后,10位考察队员和22位提供后援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马可-波罗通过这条路来中国“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全程网上直播,一万名对马可-波罗深信不疑的网民看过直播后举行投票,65%认为他根本没有到过中国。



    ====================引用完毕=================


    无论从正方还是反方,人家都是有依据的,而我,没有!
    我只能从双方的观点来看问题,则:证据成立之前的既定事实。
    认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则应该从他没有来过中国考证,反之,亦然。
    综上,因此我认为马可波罗没来过中国,因为:这货要是来过中国,怎么让中外学者找出那么多悖论他没有来过中国的“种种现象”?这货要是来过中国,怎么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们在其来过中国的“种种问题”上模棱两可,只能用“可能”二字?!
    让一个外国人帮咱吹牛逼是好事儿,关键这牛逼吹大了整个地球人都当真了!成立学者协会了!因此个人认为,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作为中国老百姓自己,就别帮人家外国人了给人家添乱了你们说是吗!

     6 ) 被Netflix毁掉三观和历史观?你可以看新神雕侠侣平衡一下

    终于坚持到了第十集,喜爱历史,以为Netflix忠于历史的人肯定历史观和三观已经被毁了。襄樊之战在1273年结束,而菠萝是在1275年才达到元大都,整剧完全就是建立在扭曲的历史基础上。

    裸露场景感觉很别扭也完全没有必要,整部剧只需蓝公主在关键时候脱一脱露下点就可以了。

    抛开被改的乱七八糟的历史事实,很多道具倒是非常真实的还原了,比如三弓床弩(但却没有看到它发射),朴刀,手铳(虽然是在元朝中后期才出现的)。服装上基本没什么挑剔的。整部剧蒙古人生活的部分拍的蛮不错的,第十集里几个蒙古大汉围着火堆拉琴唱歌点赞。

    同样值得肯定是武打招式都是实的,少了一些虚假的吊杠轻功,用特效加强的内功等等(于妈的金庸剧里人物过招都没有肢体接触,完全只剩下特效了)。

    如果Netflix还准备拍第二季,我期待真金太子跟菠萝大人碰出基情的火花。

     7 ) 这结局到底是什么鬼!!(内带剧透)

    男主角又带着主角光环发挥着圣母作用带头作战并拯救了整个蒙古!!拜托,男主角还是个外国人,我们中国人在这个剧里面是干嘛的!!全剧的最后又开展了神一样的好莱坞式经典结局——男主角与蟋蟀丞相大boss单挑!!我勒个去!!男主角运用刚来蒙古就学会的武功与大boss打了几个回合之后终于倒下了,本来还想着男主角死了就好了看着就觉得烦的时候,他妈的他的老师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并行云流水用了几招就治好了自己的骨伤杀了丞相还治好了倒下的男主!!shen me gui!!丞相死的时候心里真的很伤心的好吗!!丞相其实很惨的好吗!人家出身这么凄惨还患了心病(无法与女人做爱)一步一步从流浪爬到皇宫的最高层,在皇帝死了之后还撑起了整个宋朝真的很不容易好吗!!
    而你!男!主!角!你到底做了什么!!凭什么你一来到蒙古就可以免死!就莫名其妙地受到可汗的宠爱!凭什么事情都能跟你扯上!男主角我看你长得也不像聪明样,甚至还有点呆呆的!凭什么所有女人都送上门来!!我勒了个草那个阔阔真公主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你的!!搞什么跟一个公主比武比着比着竟然打起野战来了!!卧槽!!堂堂一个出身贵族的公主竟然跟一个外国人打野战!!真当女人不是一回事啊!!编剧你的脑袋被狗吃了吗??

    不过这个剧有些地方还是很值得表扬,例如可汗胖子,帅帅哒王子(怒舔屏),还有丞相!!这个剧对于塑造丞相这个角色真的做得很好!!包括他小时候的回忆,丞相手中的螳螂还有蟋蟀,丞相的一举一动以及面部表情都描绘得很好!这个绝对是国内古装剧很值得借鉴的地方。国内的古装剧都会把人物描写忽略掉。另外还有这个剧对于整个氛围的塑造都是非常好的,例如光线阴暗的变化,环境描写等等,都是国内没有呈现出来的。还有对皇宫的布置,服装方面也是比较真实的。(最讨厌国内那些剧把皇宫弄得那么亮,亮你妹啊!以前的人哪里有灯泡照明啊!你没用过蜡烛吗!你知道蜡烛的光有多暗吗!你试试啊!)

    最后对于本剧最后一个镜头有很大的疑问。有点不敢相信编剧在结尾的暗示。

     短评

    西方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总是有偏颇,这一部对南宋的地位定义大有问题,更不用说历史地理上的诸多错误了。个常年在好莱坞跑龙套的华人演员终于翻身做核心,忽必烈、百眼等几个演员的表演的确很给力。

    4分钟前
    • cavalry
    • 还行

    弃了,太难看了

    6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较差

    13-14世纪欧亚大陆的历史是人类历史超级大融合的时代,那么多错综复杂的人种、宗教、文化,仅成吉思汗的子辈、孙辈就可以看很久很久,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充满遐想所以期待。蒙古的历史比元朝蒙古的历史大了去了,可惜总被所谓“爱国历史”误导。此片制作算得精良,大致反映了当时的状况,宫廷政治的肮脏与荒淫,是最稀有且真实的看点。马可波罗原著虽是监狱口述,真实性有些许水份,但不影响反映真实历史。韩裔演当时的蒙古人还是有点风骨。

    11分钟前
    • Lanlantank
    • 推荐

    这部剧在中国争议很大,大家都忙着挑刺,都觉得篡改了蒙元史。认真你们就输了,人家只是利用本来就有争议性的马可波罗这角色来演绎另一出美国人喜闻乐见的宫廷情色历史剧。(这部剧每集片尾曲都是Altan Urag,也是我很喜欢的蒙古乐队)

    15分钟前
    • 69.DDC
    • 推荐

    据称是史上耗资最大的美剧...先抛开史实和英文对白不说,光场景布置、人物设定、化妆服饰道具音乐都是良心制作啊!怎么评分这么低?看看开头的水墨丹青,民族配乐改编就满满好评,汉文化元素一分不少,蒙族气息扑面而来,虽然剧中女子都是脱了又脱…期待第二季!

    20分钟前
    • 尼尼尼奥
    • 推荐

    制作还是很精良的,看的很不错,可是剧情成了眼中刺,总觉得不舒服。贾似道明明不学无术,自称抗元英雄,实则苟且议和,剧中反而是蒙古人爱好和平想签和约,贾似道成了战争疯子,一心抗元。编也就罢了,人物行为与历史完全相反,为了让蒙古伟光正,宋朝收复失地却变成了破坏和平,呵呵。

    21分钟前
    • Wico
    • 推荐

    一种西方对东方世界的奇怪幻想,内核是维京蛮荒时代的那一套,凶杀、暴力和性。所以我就说了,欧洲那种小城邦机制的政治体系,是无法理解东方皇室政权的内部斗争的,因为西方的传统里大概没有厚黑、中庸、权谋这样的概念,所以只能把所有东西都放在明面上呈现,这样很搞笑。总之,还是有意思的。

    24分钟前
    • 嗷呜
    • 还行

    黄皮肤的人操着流利的外语一边做爱一边拉家常显的太诡异了。。。

    26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还行

    那么多喷子害得我险些错过这部比冰与火好看的架空剧

    27分钟前
    • 瓦斯
    • 推荐

    如果说日本影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是“我想了解你,但了解得还不够准确”的话,那么美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则是“我根本就不想了解你,我只想拍我大好莱坞肥皂剧,然后套上你的壳“。这片既不中国也不蒙古更不欧洲甚至并不美国,它仅仅是好莱坞。每集主题:男2男3互掐,男1泡妞。豆瓣6分,IMDb则8.4分

    31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分数喷这么低,金主不拍第二季了,看你们那什么喷!我就觉得不错,黄牛,西瓜,园林,很好!

    34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力荐

    没事闲的看了一集快进后果断弃了!!!尼玛这是啥?!!!第一集的xxoo戏份orz

    35分钟前
    • Dita
    • 很差

    其实作为架空历史来看的话,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烂。这种娱乐剧,去追求什么史实本身就是脑残才对。片头的水墨设计非常精彩,各种道具布景也明显花了不少心思的。故事么。。。直接无视就可以了,不要抱成见,随便看个两集还是可以的~~个人评价:B。

    39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作为一部网剧制作算得上精良,无奈编剧真的太糟糕了,歪果仁各种不靠谱的主观臆想,酱油男主毫无存在感

    41分钟前
    • 兮称
    • 很差

    在中国人已经拍出《北平无战事》的时候,美国人只能欣赏《马可波罗》这样的烂剧,可见美剧是没救了

    43分钟前
    • 张小强
    • 较差

    今天把第一季看完了,不讲历史,感觉此剧值得一看,暴力,色情,剧情都不错,不知道为什么豆瓣那么低?

    46分钟前
    • 八点整
    • 力荐

    其实很好的

    50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剧情如儿戏一般

    53分钟前
    • Yurikhan
    • 还行

    从布景、服装和道具来看,本片投资还是不小的,制作也比较精良。虽说比不上《冰火》《斯巴达》这种神作,但也算是用心之作,只不过因为可选择的亚裔演员太少了,在角色方面拉低了本片的整体分。三星半推荐。

    57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

    融了那多钱,研究了那么多大数据,就拿出部这样的烂片?看了两集就再也不想再看了。

    60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较差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