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葛底斯堡

    葛底斯堡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美国1993

    主演:马丁·辛,史蒂芬·朗,杰夫·丹尼尔斯 

    导演:罗纳德·F·麦克斯维尔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永生战士

    • HD中字

      卓娅

    • 跨过鸭绿江

    • HD中字

      边境迷雾

    • HD中字

      1917

    • HD

      闲山:龙的出现

    • HD中字

      兵临城下·虎贲

    • HD

      亮剑之血债血偿

     剧照

    葛底斯堡 剧照 NO.1葛底斯堡 剧照 NO.2葛底斯堡 剧照 NO.3葛底斯堡 剧照 NO.4葛底斯堡 剧照 NO.5葛底斯堡 剧照 NO.6葛底斯堡 剧照 NO.16葛底斯堡 剧照 NO.17葛底斯堡 剧照 NO.18葛底斯堡 剧照 NO.19葛底斯堡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863年7月1日,十五万名士兵在命运安排下,相会于美国的盖兹堡;他们各自为了理想中的民主政治抛头颅洒热血。结果,有三分之一的人倒于寂静的麦田中;他们的生命创造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是历史上的盖兹堡大战。

     长篇影评

     1 ) 全世界都永远记住了!

    这是一篇关于Iced Earth乐队2004年<The Glorious Burden>专辑里附带DVD<Gettysburg 1863>的评论. 之后我找到了这部电影,重看了DVD,写了DVD的评论. 其中电影评论较少, 只是我觉得发到这里也合适, 大家轻拍.

    看过电影的朋友, 我很推荐你们去找到IE的这张DVD再看一遍, 听一遍.

    --BOF--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1050922/

      "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这是林肯在1863年11月在盖茨堡的演讲;内战结束后,这里建立了一个公墓,埋葬这南方邦联和北方联邦的阵亡者,这里也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详见"火星蜥蜴"关于电影<Gettysburg>的评论: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62925/).
      
      这张DVD是Iced Earth 2004年专辑<The Glorious Burden>的一张附属,DVD的画面都是摘自Maxwell导演1993年的电影Gettysburg,分为三个部分:
      01. The Devil to Pay;
      02. Hold at all Costs;
      03. High Water Mark;
      讲述了这次战役的三个日夜.
      
      The Devil to Pay开始于"星条旗永不落",介绍了盖茨堡战役的背景,在令人肃然起敬的国歌之后是一阵炮火,画面上南方邦联和北方联邦的行军路线汇集与盖茨堡这个小镇.整齐的行军鼓带领双方的理想进入了战场: 自由或是坚守!
      
      每首曲子的高潮都发生在电影故事的高潮部分,Schaffer的叙事技巧和编曲能力很好地得到了体现.演奏方面,配合着电影的背景音乐还有交响乐和音,恢弘磅礴.比起Metallica和加州交响乐团的做作表演来说,超过百倍! 吉他,贝斯和鼓点都很好的结合了故事的情节,紧张而平稳!
      
      经过第一天的恶战和一个晚上短暂的宁静,第二天双方在树林里短兵相接,不惜一切代价死守阵地. Matthew Barlow在Iced Earth 08年的一场巡演中,在演唱前做了简单的综述:希望这样的战争在美国的土地上不再发生(http://www.youtube.com/watch?v=wmPtq_gipPo).
      
      是的,这是一场推动了美国前进进程的战争,美联邦经过内战后重新统一,才有了真正的平等,自由.WE THE PEOPLE!
      
      中间部分急促的双踩和小提琴协奏,Ripper Owens的演唱技巧充分展示了Iced Earth"史诗演奏"的能力.这是他们继"Dante's Inferno"后的一个"三部曲",大段长时间的演出让他们达到了顶级金属乐队的高度.
      
      在一阵加农炮攻击后,第二天结束了,双方损失惨重.
      
      紧密的大鼓拉开了这次战役上的最后一天,Lee将军在部署这最后的进攻,"我们的命运都在上帝手里了".Longstreet说出了所有人的担心:任务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要将完全倒在在对方的加农炮火下."我们要尽我们必须完成的义务"("We do our duty, we do what we must. And in my plan, you will trust").邦联的军队就在"尽责"的理想下,前赴后继,穿过那片空旷的草地,纷纷倒在15,000人的火力中...北方联邦的胜利赢得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The slaughter now ensues
      Bodies fall like rain
      They valiantly pursue
      Yet doomed to remain
      At the double quick they charge
      The canister rips through them
      To the mouth of hell they march
      Glory, the only gain"
      
      Glory, the only gain...
      
      没有停歇的炮火,邦联军队通过了空旷的草地,但是栅栏,这个用来阻隔牛羊的栅栏,却成为他们很多人的"十字架"...
      
      密集的军鼓,"波尔卡"式演奏的小提琴,厚重的大提琴,混杂着背景中冲杀的声音,炮声,枪声...Lee将军把帽子顶在刀尖上和所有人一起朝着炮火前进...
      
      Armistead:
      "We're almost there my boys
      I've never served with finer
      We must push forward boys
      And bayonet the yankee tyrants
      To the copse of trees we charge
      To crush the union center
      And when they turn and run
      An open road leads us to freedom"
      
      短兵相接,刺刀见红,管弦乐的演奏...步步紧迫的拼杀和逝去的生命...
      
      Lee:
      "It's over now we are retreating
      I never thought that we'd be beaten
      All this blood is on my hands
      The thousands dead due to my plan
      I am responsible, all of it is my fault
      I thought us invincible
      Is this gods will, after all?
      I look across this blood soaked land
      All this blood is on my hands
      God forgive me, please forgive me
      It's all my fault, the blood is on my hands"
      
      在大提琴厚重的独奏中,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身后是血水进泡过的,将来和平宁静的土地...
      
      我不由得被美利坚的爱国主义教育触动了一下,或许如歌词里写的一样,远在华盛顿的林肯也被他们所震动了!
      
      "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和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来到这里,是要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所。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是非常恰当的。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不能够圣化,不能够神化。那些曾在这里战斗过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圣化了,这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增减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全世界不大会注意,也不会长久地记住,但勇士们在这里所做过的事,全世界却永远不会忘记。毋宁说,倒是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勇士们已经如此崇高地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倒是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我们要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这些死者白白牺牲;我们要使国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
      
      <Glorious Burden>这张专辑中有一首歌叫"When the Eagle Cries",这是在2002年911恐怖袭击之后,Schaffer创作的一首激起了全体美国人爱国热情的歌曲.当时的"前主唱"Matthew Barlow在这一人类历史上蔑视生命的恐怖袭击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亦然剪去了20几年的长发,加入了美国警察.
      
      这是Ripper Owens顶替Matt Barlow加入IE后录制的第一张专辑,也是IE加入SPV厂牌后的第一张专辑.从专辑创作的内容,主题和所有的演奏演唱技巧还有这张Bonus Track里体现的驾驭能力来说,是十分完美的.之前,IE的故事内容多为黑暗和邪恶故事为主,特别是一首改编自但丁<神曲> 的"Dante's Inferno",让他们在欧洲很有地位;而自此之后,他们在美国的地位不断上升.只是可惜,SPV没能很好的录制这张专辑,音频的音质达不到五星.
      
      --
      
      看这张DVD是06年的事情,当时就很想把这个评论写出来,也查了一些资料,但一直不敢下手.今晚也没找出DVD,断断续续的写了下来.
      
      说实话,我觉得这样一张专辑足够提升我的"爱国热情"了!

    --EOF--

     2 ) 南北之殇

    通片不断地,通过人物交流,向观众表达南北战争时期人们的战争观,这是一场无奈的战争,没有意识形态,没有正义或邪恶之分,双方都是英雄和爱国者。
    解放黑奴,在当下的价值判断中普遍认为是无可辩驳之正义,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并非这么简单。当然,从道德上,南方自知有愧,但奴隶制并非这一代人发明出来的,而是千百年来的传,凭什么让他们这一代人来承担变革之痛,这是种情绪。
    另外,美国是因欧洲白人追求自由而产生的,自由已经融入在美国人的血液中,北方对黑奴问题的干涉,在南方人看来是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和财产,他们打的不为了黑奴,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

     3 ) 盖茨堡之役

    罗纳德F麦克斯韦尔的“内战三部曲”的第一部,《盖茨堡之役》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战争史诗电影。4小时20分钟的电影完整再现了5天的盖茨堡战役:一八六三年七月一日,北方军队,南方军队共计15万军队在小小的盖茨堡展开了厮杀,这场战役成为了南北战争的转折点。影片客观真实,气势恢宏,小人物刻画生动。非历史爱好者勿看,非战争电影控勿看!
    在这里我们不过多的对战争过程加以分析,我们要讨论的是从这部战争电影中我们能够得到一点什么。与《光荣之役》不同的是,此作属于大场面大制作的史诗级战争电影。史诗级的电影不仅指的是看几万人打仗,这类电影一定能够将战争的波澜壮阔像诗歌一样展现出来,4小时20分钟的《盖茨堡之役》无疑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好。这部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实、客观,5天的战斗导演尝试着从各种不同人物的的视觉来诠释战争,最后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在这样一场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也没有失败者。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人的内战反思类电影是成功的。一个国家的内战,无论战争的结局如何,牺牲的战士都应该获得尊重,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而献身,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不同,但是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同《太极旗飘扬》一样,我们从这部电影中也看到了难得的人性的光辉,导演将战士,各级军官还原成了一个个“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想法的人,无论你是黑人、白人,无论你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在他们的眼里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残酷与无奈的,同窗好友反目成仇,望远镜中熟悉的身影经成为射击的目标,这一幕幕无疑是令人心酸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念此刻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战争电影,这才是内战题材战争电影的魅力所在。
    正题过后要给大家推荐的是《盖茨堡之役》这部电影的原声带,它收录了Dixie,Bonnie Blue Flag,Yankee Doodle之类的南北战争歌曲

     4 ) 中西方战争片差异

    同样是战场,不,同样是战争片,但中国和美国两国的体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是真实的战争现场差异还是电影表现形式差异?
    1、军装,美国将军都是穿着的军装,一排排整齐的纽扣;而中国将领服装很随意啦。
    2、乐队,第一次在战场上看到乐队,有人打鼓、有人吹喇叭,还有人拉小提琴,而且还是乐队!虽然知道有一定的命令作用。但是伴着军号的节奏出发的军队,总给人莫名的喜感,感觉严肃的战场似乎变成喜庆的阅军现场了。印象当中中国除了吹喇叭、打鼓,而且只是个人。
    3、信仰差异,美国人无论是出发前还是战争时,都不忘喊着:“上帝与你同在”“上帝会保佑你的”“上帝在看着”之类的语言;中国似乎没有
    4、个人思想斗争的体现,这部影片有很多谈话或个人独白,或探讨战争的原因?(分别两方借助谈话阐述战争原因;或将领说服;或新兵参军原因)或纠结战争的继续?(战争前的纠结;重要领地前的犹豫。)或与友为敌的无奈?(得知第二天对手是自己好友的震惊;)中国影片塑造个人形象比较单一,人物不是好就是坏;打战原因也是单一。
    5、人物比较立体,军人、士兵都显露了害怕犹豫,想要逃避的心理,并不像是中国单一一句“冲啊!”就一堆人不怕死的就冲出去了。

     5 ) 战争的真实

    典型的美国主旋律史诗片,除了4个多小时有点过长,从场景到武器到战术都很符合历史真实。可能你会觉得战争场面非常搞笑,但这是受武器条件制约下的真实战术的再现。李将军可能在整个内战中只犯了这一个错误,可却是致命的。中国的电影应该好好借鉴人家的拍法,同样是主旋律片,不能仅仅是统帅部的真实,更应该有敌人的真实以及士兵的真实。

     6 ) 对这段美国历史 没什么概念 太长了 睡着了

    从军官看战争,没有过分的官僚主义,反倒是军官都很亲民,不过,免不了政治、信仰的话题。很难想象这些兵那仰视的目光。宁可失败也不认错,注定了结局。南北战争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相关协会估计阵亡人数可能更多,不明数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7 ) 葛底斯堡

    没有明确的立场,只是像荷马一样叙述史诗,感概英雄悲壮的命运。这是一部现代版的希腊史诗,参战双方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高尚的。北方认为他们是在为消灭奴隶制度而战,南方认为他们是在为保卫自己的家乡和独立而战。开国元勋的后裔、总统的儿子、西点军校的优等生,多少当时最优秀的战士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死沙场,多少曾经亲如兄弟般的战友各为其主、同室操戈。这场战争是美国国家之痛,无论胜败,参战双方都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他们都为内战感到耻辱和悔恨。影片再现了当时的战争场面,战士们列着横队冒着枪林弹雨坚定的向对方阵地前进,眼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眼看着炮弹在旁边爆炸,眼看着子弹从耳边呼啸而过,眼看着伤兵在毫无遮蔽的露天地被锯掉胳膊大腿,那需要多大的勇气。战争是残酷的、血腥的,没有什么浪漫可言,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短评

    节奏很好,虽长达4个多小时,但不觉无聊,并不避讳战争的血腥残酷,也不吝于表现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视角并不只偏于北方,事实上对邦联的正面描绘更多,当你看到众人激动地向李将军欢呼握手和请战,很难不为此动容。甚至我觉得拍得更好的是文戏,从士兵到将军,无不体现出南军的家园归属感(强调为弗吉尼亚而战,反感外部势力左右弗吉尼亚),也体现出北军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我觉得太过理想化,电影中对军官与士兵关系的描写也非常理想化,南北都如此,南军尤甚,我觉得开头那段逃兵体现出的隔阂可能更符合当时战场实际),而这种观念的巨大鸿沟甚至影响到了今天。虽然电影中每每感慨同室操戈,但不同理念又紧密联系的人,不是最为彼此恨之入骨了么。

    6分钟前
    • 雪莱
    • 力荐

    电影很长,花了几个晚上才看完,不过还是值得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描写南军和北军都是一视同仁,没有偏颇。

    9分钟前
    • 天兵
    • 推荐

    表演场面都是史诗级的。 影片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反正坏的一面,完全看不到... 美国人也是很会掩饰啊... 算你牛

    12分钟前
    • bugz
    • 力荐

    战争的漫长与残酷、荣耀与关怀,还有那种最真实的无人掌控全局的战争不确定性都拍出来了,关于内战缘起表达得也很平衡,可以说很客观,州权利与联邦权利的对抗这场战争过后也没能取得平衡,但我们不能抹杀历史。这场战役是内战的转折,但它没有提供一个非黑即白的历史观,反观当下美国抗议的过火行为,只能感叹某种倒退。

    16分钟前
    • i小筑
    • 力荐

    9分。4个半小时。史诗作品,豪迈配乐,气势细节都很棒。片中不乏哲理性台词,或激动人心或耐人寻味。这场战争双方各自坚守自己的信念,参战的军兵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和贫民。博弈双方又不乏兄弟好友,这就是内战,自己人打自己人。无法忽视的胡子,片中的胡子真是千奇百怪各有特色。

    17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4个半小时再次突破单部影片观看时长记录。总体故事性稍偏弱,有点纪录的风格,能做到公正客观从双方各自视角来描绘人物还是非常难得的。南北战争中共有75万士兵死亡,远超二战中美军阵亡人数,许多前晚还一起喝酒的好兄弟,转眼就成了敌对阵营在战场相见。影片对于战争双方都给予了同样的描绘和尊重,这也是美国人对于这场内战的态度,战后南军的罗伯特李将军也依然受到优待和尊崇。至少在对待内战的态度上,美国人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

    22分钟前
    • 传说北美狗鱼
    • 推荐

    7.0 【271min】看了一个月。更多以南军视角描绘战争,以歌颂的方式刻画南军将士或许是属于南北战争的主旋律,渲染战役重头戏皮克特冲锋这一悲壮的大失败调动观众的悲悯之情,在这场看起来只要最高指挥官不一意孤行就能避免的集体自杀之前甚至不忍心看下去,但是真到战争场景,场面却并非很有感染力,或许是十九世纪的作战方式辜负了电影,然而突然想到苏联《战争与和平》,又觉得还是水平不行。而文戏则是以一种后知的视角回望,甚至台词都明显如后来人所写的而非当时人口中应说的,最过分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激起你感情波澜的配乐,规模甚至不逊于战役本身,太让人厌烦了。

    24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美国内战主旋律片,太长了 ,制作还算精良吧!

    26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2004/1,New Haven,下载

    28分钟前
    • 鸟甲
    • 推荐

    四个多小时.我略掉中间一半的时间.或许导演要述个完整的.就电影来说就算是史诗也不要那么久.

    30分钟前
    • 古鼓北宸-🌧️
    • 推荐

    美国人用一次“关税战争”完成了殖民地独立建国(法兰西两肋插刀力扛英国间接导致王朝覆灭),用另一次“关税战争”达成了国家统一并确立了“普世价值”的核心主旨,其实转化过来和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非常相似的,只是他们又多了个自由之精神和信仰之坚持(民有、民治、民享),体现在具体事物上可以参看“葛底斯堡阵亡将士公墓”,南北双方的阵亡将士获得了同等对待,幸存者在战后也未遭受大规模大清洗运动的迫害(对比超级大佬托洛茨基被暗杀,"红军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被枪决等)。影片的视角很客观,并未偏向于哪一方,比起天朝的量产钢铁侠横扫一切全无敌的大型团体操表演要客观许多。在“爱憎分明”的“仇恨教育”的引导和灌输之下,许多人连自由(自主)思想的能力都失去了,这个才是真·悲催。

    34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力荐

    罗伯特·李,率领“叛军”反抗联邦的败军之将——"perhaps the most beloved general in American history"

    37分钟前
    • 弗雷泽
    • 推荐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38分钟前
    • 看我的手势
    • 力荐

    空有史诗的野心,却无史诗的气场——但至少展示了什么是有礼节的战争,南北破裂但永恒的兄弟情谊让人动容

    40分钟前
    • 安魂
    • 推荐

    线列战术时代的最后一场大型排队枪毙,南方人说我们要捍卫生活方式的自由,北方人说我们要捍卫黑人的自由。

    44分钟前
    • 曼特宁
    • 力荐

    比起《众神与将军》一口气讲五场战役而言,这部只讲一场战役,对于战略战术目讲述更为详细。战争的愚蠢以及挥枪向故友同胞的无奈展现的也更深刻。遭遇战,小园顶战役,皮克特冲锋三场战役拍摄的非常细致壮观。那个时代火器不发达只能靠命堆胜利也挺残酷的,但那个时候好歹可以拉司令一起感受命运无常,现在就只能自己当炮灰了。被过分寄托期待并且确实有改变别人命运的条件并不是特别幸福的事,选择很多,但正确的只有一个,能承担失败的打击并重新奋起真的很难,这也是李将军即便是败军之将也被尊崇的原因之一吧。现在恐怕也不能拍对畜奴的南军有客观同情的片子了,真不希望以后美国讲南北战争也只说是为了解放黑奴,那样太悲哀了。之前太忙断续花了几天才看完,其实应该是泡茶吃点心,静静的抽几个小时认真看的,希望未来有这个机会重温。

    45分钟前
    • 豆友189957096
    • 力荐

    270min的加长版,比起《众神与将军》里的几次战役,对葛底士堡的战役背景熟悉得多,不知不觉间竟然完整看下来了。 也许是美国史上动用志愿群众演员最多的一部电影,虽然组织调度起来困难,场面难免显得有些混乱,可这排队枪毙的效果还是CG来得有质感的多。史实还原高,可惜对北军高层的描写太少,8分。

    47分钟前
    • 子安
    • 力荐

    剧情上紧接着《众神与将军》,葛底斯堡南方联盟军和北方联邦军的大会战,罗伯特·李太有范

    48分钟前
    • 悲哀的亡灵
    • 力荐

    这部片的名气很大呢,怎么会看的人这么少。个人看的版本是148分钟,和公映版比几乎是剪掉了一半的剧情。有点地方叙述模糊不清,分辨南北军都不太容易

    53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看了一个多小时,才分清楚大胡子们;原来冲锋号和熄灯号都是美国人弄出来的;Lee感觉很业余,Longstreeet很牛逼。

    54分钟前
    • BURN·E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