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科幻片 只是世界尽头

    只是世界尽头

    评分:
    0.0很差

    分类:科幻片法国2016

    主演:加斯帕德·尤利尔,纳塔莉·贝伊,蕾雅·赛杜,文森特·卡索,玛丽昂·歌迪亚,西奥多·佩尔兰 

    导演:泽维尔·多兰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 HD中字

      挑战2023

    • HD

      致命伴旅

    • HD中字+国语

      新·奥特曼

    • HD中字

      百慕大异兽

    • HD中字

      宇宙尽头

    • HD

      集中营里的摄影师

    • HD中字

      隔绝

    • HD中字

      我是你的人

     剧照

    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2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3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4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5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6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6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7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8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19只是世界尽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时隔12年后,一位作家回到了自己出生地,向家人宣告自己即将离世。只有在与家人重逢后,才能感受到就算不断争吵也遮掩不了心中的爱意,而怨恨则以疑虑和孤独的情感所诠释。本片改编自让-吕克·拉戛尔斯的同名戏剧作品。

     长篇影评

     1 ) 不仅是戛纳亲儿子,评审团大奖不白得

    渐入佳境,一开始感觉表演剪辑和音乐都跟不上套,多兰在大撒把驾驶吗?对话根本听不进去,重要的是最后两场戏,把生离死别在一个拥挤的客厅里拍的催人泪下(亲测泪流满面),这时候又在回想前面的不合理,每个眼神都深有意味。

    所有对话的机位,调度,比如对男主的俯拍,和嫂子对话典型多兰的代入感,后调整为第三者的视线,去一下妹妹的房间几句话,一个中二少女就活灵活现了……整片都可以作为情景对话的典范参考。

    感觉多兰在驾驭个人鲜明风格的道路上越来越大胆娴熟了,"管你们爱不爱看,这就是小哥的调"的意味。所以大师之路必走这一步,走不走偏两说。

    越是最信赖最有安全感的家人,越是出言无忌,这种状态深得共鸣。

    每个人阻拦在自己的牢笼里,成人后都要过自己的生活,曾经的幸福时光,责任与血脉,即使是至亲的家人,有时候也没办法互相帮助。

    没看过原著,只是世界尽头,是很无奈的一句安慰吧。

     2 ) 原生家庭的冲突:交流与期待

    故事从一个封闭、震动的机舱开始,多年离家的路易回到家中,只为交代他即将不久于人世。当看完电影再回来思考这一点,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事情,路易回到家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宣布这样的一个消息,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讯息的发出,终结于这个没能发出的讯息。

    事实上,这种信息的发出充斥在电影的每一帧当中,每一个人都试图说一些自己所在乎、所思考的事情,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情绪,最终演变成互相争吵和伤害,没有人去试图理解、试图体谅家人,就连看起来最安静、最能倾听的路易,事实上却给自己建立了厚厚的心防,在这个界线上,他不允许他某种程度上所轻视的家人进去,也不愿踏出去理解和融入他的原生家庭。在电影里我相当喜欢的一幕是安托万和路易在外出开车回来后,安托万说“我既不喜欢听也不喜欢谈论,人们总认为安静的人是好的倾听者,而我不说话是想让人们远离我。”他说的虽然如此形容自己,但是事实上安托万是及其喜欢倾诉、也试图掌控别人强制性地倾诉的人,而真正“不说话只是想让人们远离我”的,却是路易。因为我们一直站在路易的视角,事实上很容易忽视路易对这个家庭是多么的自私和冷漠,没有原因的离去和回归,而这种回归也不过是为了残忍无情的宣布一个对这个家庭毁灭式的打击。

    也许是路易在家人和这个小乡村里离经叛道的同性恋身份让他竖起了这么厚的心房,也许是因为早在多年前这个家庭就已经开始互相自说自话、各不理睬。但是总而言之,路易并不是这个家庭中最无辜的人,安托万也并非那么十恶不赦,我们所看到的安托万毫无道理的歇斯底里也只是多年压抑愤懑的倾泻。

    从我高中时期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家庭关系,家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霸道的关系,家人之间或许对对方并不了解,尽管他们共享有如此之多的回忆,但是路易在家人眼里始终是无法理解的人,不仅仅是路易,在这个逼仄的家庭中,有谁是真正被理解的人呢?安托万多年前去过中国,而这点妻子苏珊娜竟然毫不知情。实际上在我的想象中,安托万年轻时或许也是一个怀有梦想的少年,“喜欢大城市”,喜欢冒险和旅游,甚至连十几年未曾谋面的路易或许都比朝夕相处的家人更了解安托万的本质,安托万认为自己安静,或许是因为满怀牢骚却无处倾诉,因为梦想的夭折而自卑、刻薄;妈妈也是如此,其实在路易和妈妈私下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妈妈并不是一个疯疯癫癫、没有理智的傻大姐,甚至从路易的回忆中,我们也能从飞扬的白色裙角中想象出妈妈年轻时也是美丽温柔的妻子,然而在电影中,大家却时常像看神经病一般看待妈妈。

    除了无效的交流,家人还在对方身上寄托了太多自己的期待。路易的家人被困在一方囹圄里,似乎只有真正飞走的路易能拯救他们,就连安托万虽然嫉妒家人对路易的崇拜和期待,但是在路易做出承诺时,安托万也对此感到欣慰。但是实际上,路易却比家人陷入更没有希望的境地里,路易逐渐发现,自己带来的噩耗,只能摧毁这个家庭最后一丝期望,路易之前做的最冷酷的事情就是保持沉默,路易所做的最后一件仁慈的事情,却是继续保持沉默。

    我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时常感到安托万矛盾的本质,他习惯嘲讽打击所有人,但是真正伤害到家人却又使他感到难过和不安。这种矛盾不仅仅在安托万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实际上纵观电影,我们站在路易的视角看他的家庭也是处于如此的矛盾状态,家人是共生的但却互相伤害的,他们都对彼此有倾诉的需求、有生活的依赖、有精神的扶持,但是互相又是不能理解、互相埋怨、互相打击的。我不敢说有多少家庭不是如此,只是我身边的家庭都多多少少处于这种矛盾的状态,这时常让我感到语言的无力和匮乏。广告狂人中,Mr. Draper说,“我们始终是孤独地来又孤独地离开,这个世界将许多规则加诸于你使你忘记那些真相,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们经常试图从最亲近的家人身上找到情感的安放和理解,但是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以失败告终。多兰用一个久不归家的主人公集中展现了这种家庭交流与期待的悲剧,结局是他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口,孤独地在冰冷的地上奄奄一息地喘息。

    有一点希望大家了解的是,导演在采访中说“剧本十分繁复、冗长,但这就是这个剧本的特质和独特的魅力所在。”在初初看完电影时,我颇为惊讶豆瓣的评分如此之低,不禁让我想为这部在我看来极好的电影鸣不平,即使这只是我第一次看多兰的电影。我们所看的大部分电影,镜头及剧本语言都是无法想象的直白,如希区柯克就是一个相当单纯的导演,在《惊魂记》中当他想表现女主人公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的时候,他就给了水龙头喷下的流水一个特写,比喻了女主人公被一种难以逃避的命运和危险笼罩;当他想表现男主所住的房子有秘密时,他就拍摄了那个房子相当恐怖的画面;当他想表示二楼有秘密时,他就始终不让镜头推向二楼……

    事实上我们所看的大部分电影都运用了导演这种精妙又直白的镜头语言,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镜头还是剧本语言,导演都反其道而行之,讲镜头贴地离演员如此之近,这种相当亲近的镜头却凸显了角色的犹疑、不安和即将倾覆的不安感,为了更加强调这种不安感,导演实际上还运用了相当怪异的构图。当构图不那么完美时,这个可能是导演的失误,但是如果构图大量使人感到怪异、不安,这要么是没有经验的新人,要不便是导演故意为之的手法,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部电影本身描述的就是复杂、怪异、扭曲的家庭关系,而这种构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观众对这种关系的理解。

    其次,电影剧本用了大量交流的语句,实际上却没有人在真正地交流。这种镜头和剧本语言都颇有一种隐喻的意味,但只有“你跳上了这辆火车”,你才能够从这种表现手法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这种方面说,独立电影在国内有一种天然的劣势,当电影从小荧屏观看时,这种亲身的体验感被大大削弱了,但是大部分国内的观影者只有小荧屏的渠道,很幸运因为北京电影节在大荧幕上观看了这部电影,不然或许对我而言这也不过是一部乏味、无趣的电影罢了。

    使我同样有这种感受的的还有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这两部对主人公使用大量近景拍摄的电影都让我印象相当深刻,当你拥有一个不面瘫的演员时,让观众从他面部的每一丝细节最忠实地感受他的情绪。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佳的观影体验。希望多兰能进行更多的电影拍摄的尝试,毕竟,如果所有的电影都坠于同一种手法,那么就太无趣了,不是吗?

     3 ) 我很后悔

    最先知道的是大嫂。在和未曾谋面的路易首次凝望的瞬间,她确信了她所怀疑的。

    当傍晚大家围坐桌前温和地闲谈,只是一瞬间,大哥从路易脸上看到了他从未见过的表情。他内心一颤,这时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他知道他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大嫂感觉到了大哥的动摇,从桌子下抓住他的手,大哥从她的眼神确认了他的答案。

    大哥心乱如麻,气血翻涌,本能的看了妹妹和母亲的神态,不敢去想象即将到来于她们的打击。他眼前发黑,一片空白,他知道他需要站起来。去外边狂暴的发泄之后,双拳的痛并不能缓解他正在经历的痛苦。他不能接受,他更不能让她俩来接受。他决心回去屋子里,去保护她一直在保护的。

    父亲应该是离开的早,母亲一人养育了3个孩子。她精于料理,善于打扮,气质乐观。生活的苦难给了母亲仿佛洞悉着一切的深邃的目光,却显然没有妨碍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乡村单亲家庭孩子的青春期不免摇滚,纹身,毒品,情欲各种反叛的洗礼。弟弟凭借天赋实现了成长的软着陆,妹妹却被命运选做了懵懂岁月的牺牲品。

    生而自由的血液流淌在每一个自我。家庭作为人生下来所要经历第一种环境,也是自我第一次要挣脱的束缚。从我们甚至还没出生时起,家人就不断拿他们的一部分来做成我们,同时又拿走我们的一部分做成他们自己。我们彼此就一直这样拿对方来做成我们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家人注定生来就亏欠彼此,只要我们还活着,这种亏欠就会一直存在,并越积越多。路易必须要逃离,妹妹和哥哥又何曾不是。

    22岁,路易借美丽的翅膀飞离了起点,去自由翱翔,剩下妹妹和哥哥,留守他挣脱了的东西。

    家人把他的荣耀被挂在了墙上,收来的却是内容写在外面的明信片;母亲妹妹盛装打扮,为他的归来而欣喜,而他戴着鸭舌帽回来分享忧郁;就连这久别的重逢,不过是他最后要做的永恒的告别。如此这般,像哥哥在车里说的:你的话让我没法接!

    接话接不好固然不敏,但说话不考虑别人怎么接,却是一种刻薄。路易意识到原来相对于家人对自己,自己对家人一直是如此刻薄。母亲和他说:我们可能不理解你,但我们爱你。

    路易在屋外抽烟时下了决心。要在最后的午茶时间进行“忏悔”——那个“自我”所不擅长的,真正的“忏悔”。为家人活一次,为爱着自己的人们活一次,决不再次伤害那些真正可爱的人。

    离别时刻,妹妹和母亲最后也证实了不详的预感,而这时什么都已不重要了。妹妹泣不成声,不能自持。母亲则眼睛闪着泪光,微笑的对他说:下次回来我们会好好准备。

    你终于知到我们是如此爱你,在这世界的尽头。

    ----------------------
    简单的剧情,简单的场景,情节,对话,镜头的设计都教科书般的实现了气氛烘托与人物内心的捕捉,细腻而富有张力,看得如李在喉,热泪满眶。

     4 ) “我有一个会议”

    场面一度失控。

    ……

    表演一度失控。

    ……

    配乐一度失控。

    ……

    特写一度失控。

    ……

    情绪一度失控。

    ……

    摄影一度失控。

    ……

    台词一度失控。

    ……

    “我有一个会议。”

    &

    年度最佳台词。

    ……

    “我有一台春晚。”

    &

    我爱祖国。

    ……

    一不小心就放MV,

    &

    观众内分泌一度失控。

    ……

    (原谅我看到这句台词的时候,笑抽了。)

     5 ) 餐桌的边缘亦是世界的尽头——多兰新片《只是世界尽头》漫谈

    我们到底想从多兰的作品里看到什么?这是周末在多伦多的电影院里看完多兰的新片《只是世界尽头》后,我一直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是更期待当年那个19岁的天才再一次带我们感官和视觉的惊喜?还是期待他经过这几年一跃成为大师级的潜力股?还是我们更期待一个带有伤痛的作者型导演,再次为我们讲述一个充满个人色彩的私人故事?亦或者,一小部分观众们仅仅是单纯的期待,从他的电影里感受到自身的影子,从而寻找内心的共鸣而已。

    整部《只是世界尽头》充满了缓慢、伤感、压抑的镜头语言,承载在97分钟的35mm胶片上。97分钟是个令人欣慰的数字,不是2小时,甚至3小时的冗长对话,其中充满了生活场景和人物局部的细节。就连被影评人们纷纷诟病的大量特写镜头,也许是因为观看距离稍远,以小玄儿个人来讲,并没有觉得太过抑郁,而是刚好体现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面对面交谈,焦灼对话和尴尬场景的视线角度。

    也许这也是导演从其个人经历中,延展出的影像解读,这是多兰看世界的方式,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抵触。虽然有些刻意和矫情,但是那份失焦又聚焦,游离在脸孔和环境之间的视线,不断的在用力表达男主角路易斯和每一位家庭成员之间,亦近亦远的疏离关系。那些窗帘的摆动,女性脸上和身上的局部,这细碎的角落,吸引着路易斯的目光,但是他又不敢直视她们,因为12年的离别,让他们彼此之间,本该熟悉,但却又是那么的陌生。

    在电影的预告片中有一句旁白,只身站在后院的路易斯抽着烟在内心默念:“这不过是一顿家庭聚餐, 不是世界末日。”,但是在他的心中,其实感受是正相反的。这一刻,家庭的餐桌已然变成了世界的尽头,你身在其中,生怕触碰到边缘,无法真正靠近每一个人,坐在餐桌上,看着家人对话,却仿佛身处世界的尽头,这是整部电影不断传递给观众的感觉和主题。

    从尴尬的回归,到漠然的逃离。 先来说说,故事的架构。影片有个简短的开篇,男主角路易斯坐在回家的飞机上,他的内心独白以旁白的形式,交代了他回家的原因和背景。这里也是影片海报的出处,一双小孩子的手,蒙住了路易斯的双眼,他微微抬着头,看不见眼前的事物,周围一片漆黑。仿佛一个人在不经意间,总会被自己的童年和过去捂住了双眼,从而陷入黑暗的包围,无法前行,也无处可去。

    在这之后,路易斯走出了机场,踏上了回家的最后一段旅程。画面开始交叉剪辑家中母亲准备食物的情景,一上来的MV形式处理,就令人十分亲切的感受到多兰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影片中这样的插入音乐和画面剪辑的桥段,至少还有两处,用来将人物的回忆和内心感受拉长,男主角路易斯关于父亲和初恋男友的回忆,都被这样陆续的,从他思绪里解放出来。 而影片从路易斯走进家门的虚焦全景,再到特写镜头开始,到他下午四点独自走出家门,从特写到全景的镜头虚化,形成了一个重复的闭环。讲述了他时隔12年,再一次回到家中,与家人包括母亲、哥哥、嫂子、妹妹一起,共度的可能都不到12小时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还原家庭对话表象与本质 故事的场景都设置在室内狭小空间里,一对一、一对多的对话和戏剧性的争吵,都是很舞台化的,整部电影最多不超过13个场景,镜头语言也很简化。如大家所知,其中充斥了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多兰说他第一次读到了让-吕克·拉加斯的戏剧时,就被其中的人物打动了:“他们太过真实,充满了人性。”,多兰在采访中说道:“他更注重的是电影的表现形式是否符合剧本的精神,而他只是希望能够使电影本身运作起来,让故事在恰当的节点展开,让电影去好好讲述一个故事。”。

    他说:“在准备拍摄这个故事时,就决定要用贴近面部的方式拍摄。影片中用镜头去表现了生活中,一个人是如何观看另一个人的,而在他们的目光中,他们彼此思考、理解、确认。”。他也承认,在拍摄时并不是因为想要摆脱戏剧感而故意过多使用特写,反而更多地是出于剧情的需要,特写能够更加完美地表现脸部细微的动作,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即便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很笨拙的处理方式,但是多兰坚持用这样的镜头,去呈现这场特殊的家庭聚会。

    人与人之间无用的沟通 路易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即便最后是被哥哥哄走的,母亲和妹妹哭过后,更是不敢面对他的离别,纷纷躲到地下室里和后院去抽烟。路易斯从进门时的一脸尴尬,到出门前的汗流浃背,一天下来其实没有怎么说话的他,反而像经历了一场激战,当然更多的是在他心中。妹妹的埋怨、母亲的要求、哥哥的无理,再加上嫂子的善良建议,构成了这个家庭与路易斯之间,相互拉扯的关系。

    路易斯对于家人的对话,除了聆听,大部分也在走神,因为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吐露自己已经患有绝症的消息。虽然到了临走前,也没能找到机会说出来,因为没有人真正想聆听他想说的事情。即便作为旁观者的嫂子,想让他说出来,却也在关键时候打断了他,她对路易斯说道,你应该直接和你的哥哥说,而不是我。这部影片的家庭关系,用极少的人物,展现了个体的多样性。12年的时间,改变了一些事情,也改变了一些人。但是某种程度上,一切也都没有变,大家还是都有着血缘的连接,但却没有亲情的联系。整部影片,蓝色和棕色的基础色调,高饱和度的浓郁画面里,人物之间情感却是无比的寡淡,在黄昏时离去的路易斯,再温暖的光包围他,你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冰冷,这样的对比给人一种莫名的平衡感。

    影片的最后,还特意引入了一只误入房间的小鸟,她撞上了时钟,在屋里频频碰壁,最后跌落在房间的门口、路易斯的脚下,路易斯低头看看它,又看看后门外远处的家人,脸上挂着谈谈的微笑,默默转身离开,仿佛离开家12年的路易斯,本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他正在经历着这小山雀的命运,在家庭的壁垒里试图寻找落脚的地方,却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最后终将孤独的死去,如此而已。

    当大人变成孩子, 孩子只能变成大人 影片大量的家庭对话,介于尴尬和强撑之间。几位男女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玛丽昂·歌迪亚、蕾雅·赛杜、文森·卡索、还有娜塔莉·贝伊,分别扮演路易斯、嫂子凯瑟琳、妹妹苏珊娜、哥哥安托万,还有母亲。她们这样老中青三代的戏骨,放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什么样的对话都可以演绎的恰到好处,有语塞、有停顿、有为难、有不舍,每个角色都很到位的令人感到讨喜、厌恶或者同情。

    相比之前,多兰拍摄的非自我经验影片《双面劳伦斯》,这部《只是世界尽头》更加适合他来进行改编和创作。电影中再一次呈现了,单身母亲的人物形象和脆弱内心,集合幼稚与强势于一身。多兰用力去展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状态,人们彼此间是无法真正交流和沟通的主题。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的沟通,大多时候都是无用的。尽管无数的对话,却没有人能说出重点。

    他说主人公路易斯就像是另一个时空的人,12年后归来,他所在的这个家里,没有人在他说什么,也没有人打算聆听,每个人都在聊自己的事情,说着对路易斯的埋怨和期待,甚至是指责,实际上家人都在等待路易斯说点什么,但是又怕他开口,说出一些严重的事情来,而路易斯也说不出对家人的爱。每个人物的角色,都充满着人性不同的侧面,他们会哭泣、爆发、逃避,想方设法打断别人、不听别人想说的话。

    人们一天到晚说了那么那么多的话,却没有人在听,一天到头好似把所有的事都说了,而真正重要的事却被遗漏。这样的感觉要如何保留在电影中?是多兰给自己的命题,人们用一种浮于表面、无用的方式交流,他们表达了很多,却忽略了最真实的感受,没有人去真正思考路易回家的原因。只有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嫂子凯瑟琳,在顾及家中每个人的感受,尤其是路易斯在想什么,沉默的路易斯心底有什么秘密?

    多兰在采访中解释道:“主人公路易斯,像鬼魂一样游离在这个世界上,他是身处家庭之外的,但却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活着的人。他陷入家庭的漩涡,试图挣扎突破,最后却又不得不从中逃离。”,多兰说,他在影片前期准备时,就决定了原声配乐。他说在不断的创作中,他发现作为一个导演选用的不应该是自己喜欢的音乐,而应该是选择那些片中,角色真正会在生活中听到的音乐。

    这次《只是世界尽头》,开篇的一首《Home is where it hurts》也是一样。每次听了都令人心碎,在此把歌词分享给大家。关于这部电影,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即便多兰选择了一种笨拙的方式去表现这个主题,但是其镜头背后,要表达的家庭命题和人物情感,更加的令人伤感。当母亲像孩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渴求,孩子只能像成年人一样,变得独立,独自离开也许是脱下重负最好的选择。

    My home has no door My home has no roof My home has no windows It ain't water proof My home has no handles My home has no keys If you're here to rob me There's nothing to steal A la maison Dans ma maison C’est là que j’ai peur Home is not a harbour Home home home Is where it hurts My home has no heart My home has no veins If you try to break in It bleeds with no stains My brain has no corridors My walls have no skin You can lose your life here 本文为[三克电影空间]公众号特约撰写 2016年9月28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6 ) 家庭即地狱?

    《只是世界尽头》(Juste la fin du Monde)是加拿大导演泽维尔·多兰(Xavier Dolan)推出的第六部电影,由法国当代剧作家让-卢克·拉卡尔斯(Jean-Luc Lagarce)的同名戏剧改编,获得今年69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无法有效沟通的尴尬关系。当时评论毁誉参半,有人说这是27岁多兰的成熟之作,也有人给他戴上“自恋狂”的帽子,这位在戛纳成名的“天才少年”甚至赌气放出狠话说以后不会再来电影节。影片内外,都有不少误解,无形中或成就其作品个人化和普世性的完美结合。


    梦幻感的慢镜头轻轻滑过,法国一线男女演员悉数登场,镜头聚焦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可以真切地听到他们的呼吸声,看到每一条细纹,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表情,O-Zone乐队的音乐响起,华丽丽地填满各种转换场景的过渡片段……

    如果视觉语言可以用味觉体验来形容,看完《只是世界尽头》,如同吃了一片上好法国鹅肝,后又咂一口意大利高浓咖啡。醇郁感极度浓缩,个人体验太过强烈,还未入肚,便已经饱了。影片演员阵容豪华,包括加斯帕德·尤利尔、纳塔莉·贝伊 、蕾雅·赛杜 、 文森特·卡索和玛丽昂·歌迪亚五个法国影坛重量级大咖,不少人批评多兰矫揉造作,不够自然,但影片注重形式之余,未忽略内容,为追求整体效果而用力过度不足为过。

    多兰延续以前艳丽饱满的画风,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空间内,讲述了一个看上去没多少情节但实则暗流涌动的家庭故事——路易三十四岁,是个剧作家,他离乡十几年后,决定回老家告诉自己的亲人:他得了重病,即将死去。

    “这是一个周日发生的事,但仿佛持续了整整一年”,拉卡尔斯在剧本开头这么写道。


    跟随飞机舱内窗帘细缝,镜头缓缓拉开,人物一个个出来,各种情感在特写镜头里表现得真真切切,家人的关系如同拨洋葱般铺展开来,过去的怨念和对未来的焦虑交织在一起,有时压抑地令人难以喘息。

    母亲玛蒂尔不服老,画了个大浓妆,身着深色绸缎衣裳,迎接自己的儿子,她没心没肺,絮絮叨叨,害怕儿子陪自己的时间太短,不经意间指责起他多年的缺席;妹妹苏珊二十多岁,大大咧咧,有些叛逆,崇拜当了作家的哥哥,但又觉他太过疏远;弟弟安托万是个工人,脾气暴躁,有些自卑,嫉妒路易现在的生活;弟媳克里斯蒂娜老实内向,欣赏他的才华,无趣的谈话中还是可以听得出她抱怨路易对家人的无视。

    电影是靠对话串起来的,有些话唠,大家说来说去,天南海北瞎扯,讲一些不怎么有趣的老段子,弟弟安托万歇斯底里,看谁都不顺眼,特别爱损人,大家就这样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来吵去,消磨时间和精力。唯有路易特别沉静,他是倾听者,或唯一的“局外人”。“你为什么回来?”每个人都问过他,但都没给他时间回答,或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他本来想跟安托万好好聊聊,讲他为什么下午到,讲他在机场喝着咖啡,透过玻璃看日出,但安托万大发雷霆,说自己根本不想听这些不着边际的话,指责路易太过自我。这一幕把亲人之间交流的无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人如同两座城堡,相互防备,各自为营。

     母亲说,“我不懂你,但我爱你”;弟弟说,“没有你,家人会肯定会更爱我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既亲密又疏离,既热烈又残酷,他们无所不谈,却又没说出什么重要的东西,有很多微妙之处,如同电影名字“只是世界尽头”,有种故作轻松的沉重,充满矛盾,让人无法捉摸。

     原剧本其实有些自传性质,“只是世界尽头”,也是拉卡尔斯安慰自己的一句话。1990年他在柏林创作出这部剧时正好34岁,已经得知自己身患艾滋病,过世时年仅38岁。路易或许便是他的影子,经历过同样的孤独、脆弱、沉默和小心翼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故事,不管是欢乐或悲苦,总会深刻影响到自己的成长,很多人成年之后在心理上依旧无法和家庭达成和解。


     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多兰,不止一次把子与母的关系搬上荧幕,上部电影《妈咪》和处女座《我杀了我妈妈》都以不同的视角讲了多动症儿子和单亲母亲如何相处的故事。这次不同,他拍了一部别人的故事,并称这是自己的第一部“成年后”电影。

     2008年,多兰的御用女演员——安妮·杜尔瓦勒(Anne Dorval)向他推荐《只是世界尽头》,称这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剧本,他觉得书很无聊,没有在意,但几年后重读时却被里面人物的语言、情感、沉默、犹豫、神经质和不完美打动。人和作品也会有误解,幸好时间可以把它打败。

     7 ) 多兰戛纳获奖感言

    第69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式多兰获奖感言视频(中法双语字幕@XD字幕组):http://weibo.com/3853333257/DyfMjDwzX?type=comment



    《只是世界尽头》是伟大的剧作家Jean-Luc Lagarce创作的无数印象深刻的作品中的其中一部,无论他现在身在何处,我希望我的这部作品都没有让他失望。通过这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我努力尝试去挖掘电影本身,给大家展现剧情的发展以及还原各色人物的情绪。这些人时而可恶,时而尖叫,却总是深受伤害。他们活在我们当中,正如千千万万活在害怕、卑微和怀疑爱情中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

    碌碌一生人事繁杂,终究还是为了相爱。我,也是如此。我多么希望能够被人所爱和接受。巧妙地创造了这些角色,他们在加斯帕德·尤利尔,纳塔莉·贝伊,蕾雅·赛杜,文森特·卡索和玛丽昂·歌迪亚如此形象和完美的演绎下,也无法避免这个最基本的人生诉求。

    越长大,我才越了解,被理解是多么不容易;才知道,要看清自我,更是困难得令人难以置信。现在,我终于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今晚,你们的见证、理解以及爱,让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创作与我们回声的电影,仍带着一颗向现实永不妥协、向粗制滥造永不低头的决心。即使在各种情感里漫游是一场时而迷失方向的冒险,但是这场冒险终会到岸。

    ……

    两年前我曾经站在这里,当时我经历了人生的转折点,今天将是另一个改变我生命的重要时刻。然而战斗仍然继续,我的一生都将贡献给电影,无论它是否被人们接受和喜爱。正如法郎士所说的:与冷漠的睿智相比,我钟爱热情的疯狂。




    重要内容的英文(闭幕式现场同传):
    I hope I won’t have disappointed anyone. I tried to make a film of this to talk about a story and emotions to convey characters that are sometimes loud and nasty but who are in fact hurt. They live like us, like many mothers, brothers, sisters. They live in fear, lack of trust, lack of certainty. Everything we do in life, we do it to be loved. That’s what I do in the event, to be accepted.

    My characters are like us, so human, beautifully played by Gaspard Ulliel, Nathalie Baye, Léa Seydoux, Vincent Cassel and Marion Cotillard.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I realize it’s difficult to be understood, and strangely enough, I understand myself better now. I know who I am. Your testimony, your love encourages me to make films that resemble me, without any compromise solution, without giving in to what is easy. Even if the emotion is something that’s hard to convey to others, it always reaches its destination in the end.

    …….

    I prefer the maximum of emotion to the minimum of indifference.

     8 ) 不算是影评,应该是个人感悟

    借用网上的一句话,“《只是世界尽头》就是一道上好的法式鹅肝配上浓度极高的精品红酒——精致,醇厚,腻人,一口之后,有点上头。” 百度上看到了一些报刊杂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几乎是骂声一片,但我实在是不能赞同。 《只是世界尽头》展现的是一个戏剧的封闭的空间,刻意而为之的压抑气氛,神经质的咆哮表演,尽管依然可以看出多兰的风格与心思,但感觉他在走《妈咪》的老路。(《The Guardian》评) 《只是世界尽头》是第69届戛纳电影节最令人失望的影片。这部电影是根据让·吕克·拉戛尔斯的同名戏剧作品改编,但它只是扒了皮,而丢失了灵魂。让·吕克·拉卡尔斯于1995年死于艾滋病,但是多兰避讳了提及此事,影片所呈现的只是一个处在家庭无休止争吵之中的优秀的却摆脱不了命运安排的作家。(《Variety》评) 该片中的角色无一有背景介绍,这让观众很困扰,该片无非就是在展现一个家庭成员不停相互恶意攻击的家庭的日常。(《London’s Evening Standard》评) 即便是对于多兰的死忠粉丝而言,这也确实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不明白为什么多兰将创作激情投入到这样一部作品中,也许他认为自己无法拍摄一部平静的影片,但却拍出了一部令人无法满意的作品。(《The Hollywood Reporter》评) 这部影片是根据法国当代剧作家让·卢克·拉卡尔斯同名戏剧作品改编的,与其说是作品不如说是自传,34岁的拉卡尔斯在柏林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得知自己身患艾滋病不久于人世。改编影片里未曾交代引起了影评人的不满,但从我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已经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孤独、无助、脆弱、惆怅而又充满浪漫情怀的不问世事的艺术家形象,再去交代现实中的事还有必要吗? 片中Gaspard Ulliel饰演的路易斯场面漂泊在外,远离亲人故土,在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后,希望回到家里,一方面通知家人这个噩耗,另一方面回顾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路易斯满怀期待与渴望回到家中,决定暂时不说出事实,只希望和家人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然而多年未见的哥哥安托万充满敌意、陌生的妹妹显得十分疏远、母亲的疑惑不解和发自内心的爱与思念、嫂子的紧张与无奈都让他感到失落、自责和后悔。 时钟滴答滴答的响着,路易斯时不时地看看手表,过往与当下浪漫梦幻的剪辑穿插,处处体现着他对仅存不多的时间的珍惜,他想尽可能多的找到家的感觉,然而家人表现出来的只有对他长年在外、家庭成员角色缺失和丧失责任感的不满和习惯,夸张的言行更深的反馈出人物内心的纠缠,家人习惯了无趣的生活,习惯了生无可恋的态度,路易斯的出现让他们疑惑而不知所措。 路易斯的母亲和他的对话让他明白,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他的眼神里像是在说,我一直感觉自己的生命之轻,却从未考虑过家人赋予我的生命之重,他很后悔,母亲的话让他难于开口,在家庭看不见未来的时候怎能说自己即将离去,他只好跟随母亲的意愿,说出了对未来的畅想,而内心却是无比的痛苦,餐桌旁终于迎来的短暂平静被哥哥打破,长久以来安托万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在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家非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位不负责任的弟弟身上,他不明白他的弟弟为什么要回来折磨这个支离破碎的生活,安托万驱赶着路易斯,路易斯的表情从不解到无奈再到坦然,再加上之前哥哥告诉他自己曾经的男友已经死去的消息,所有的希望都已化为乌有,此刻只剩下绝望,他在这个家里得到的只有母亲那一句“我不理解你,但是我爱你”,还有妹妹对他的那些细微情感,或许还有嫂子隐约感觉到的事情背后真相的眼神,再没有别的什么。 风雨停了,夕阳洒进屋子,墙上的时钟报时了,路易斯看到原本木制的小鸟从时钟里飞了出来,在房间里到处乱撞,似乎撞得头破血流,路易斯看了看这个家,走出屋外关上门,屋子客厅的地毯上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如同路易斯的小鸟,最终闭上了眼睛。似乎在诉说着路易斯的内心,纵使胸怀再为宽广,也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外界的事物有再强的引力,也无法让你摆脱家庭的囹圄,而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孤独和悲伤。 生命尽头,世界尽头的思考配上毫无违和感的音乐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我认为每个人都应去感受一下,也许它会唤醒一个沉睡着的灵魂。

     短评

    放映结束后,我留下对多兰说,我今天真的很失落,这大概是我来到美国来后最失落的一天。但我还是出门来看这部电影了。然后他给了我一个特别紧的拥抱。

    9分钟前
    • 初三夜
    • 推荐

    其实他是回来宣布自己死讯的:一旦把所有冲突放入这个设定,就能感受到那些欲言又止的细节的力量。后30分钟情感爆发戏是多兰最擅长的,就像巨浪拍打长堤。亲情说到底是一种无奈的感情,因为人们只能被动接受。餐桌两头隔着世界的距离。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或许是多兰最差的一部。情绪表达很有问题,大量的脸部特写,以及让人昏睡的对白,很难让人代入。讲死亡不如《时光留驻》,讲家庭不如《八月:奥色治郡》,不该在周五晚上看,看完觉得筋疲力竭。。。

    1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多兰还我机票钱!!!!!

    17分钟前
    • toska
    • 很差

    看完了,甭管你们怎么说,这竟是我最喜欢多兰的一次。就是那种内心充满着爱与厌恶的感受,离开时我给了自己万千确凿的理由,再回头才知道已无归路。拍完《步履不停》说,家人真是很想亲近,却又很遥远的存在。

    22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多兰作品内部比较的确不算出挑,但总体还是上乘之作。很多人因为不适应这部片子的话剧感强于电影感而直接否定了它,然而用这种美学上的保守主义来评判艺术电影明显是非常不妥当的。多兰采访说话剧感和近镜头都是为了强调语言之无用与身体之实感的对比。这也是多兰电影里第一次集中处理阶级问题。

    24分钟前
    • 流风揽湖
    • 推荐

    继续不可能之爱主题,发生在一个离家十二年的男子回家探亲过程里。镜头语言依旧多兰,故事却争议很大,大概因为人物不具备普世价值,这极小群人因为取向或其他与家庭疏离,进入一种明明有爱却难表达,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境地。主题让经过的人感同身受,没有经历的人莫名其妙。看哭,自荐但不广泛推荐。

    28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影史上都很难找比Vincent Cassel这个角色更令人生厌的了。影片中大家对Cassel说“你在干嘛,你为啥要这么说话,我啥也听不懂。”——这番话我想复述给所有主创。2星给仅剩的那点视觉风格。

    30分钟前
    • 小A
    • 较差

    色调不如前几部。牺牲构图换来加斯帕的特写,先减一星再加一星。最后两幕戏一直在哭,嫌太吵打低分的人都家庭美满吧。

    34分钟前
    • 张维托
    • 推荐

    我已经想到评论会两极分化。理性地说,wuli多兰再执迷于青少年和家庭的紧张关系的话就要变成下一个肯洛奇,或者干脆是加拿大笛安了。但是那毕竟是多兰啊,表达能力好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多兰,如果你也曾经觉得家是你的世界尽头,这部片绝对看到心碎了又碎如坐针毡。

    35分钟前
    • 💛
    • 力荐

    胶片电影的画面就已经赢了!每个人物都很鲜活,跟男主的对手戏碰擦出的都是不一样的火花,但每个都让人觉得不腻。多兰就是多兰。

    3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少时离,经年归。“我病得要死了”的话总归说不出。所有人只顾表达,谁也没有真的听进去。在一起喘不上气,分开了nostalgie。太私密,也太压抑了。关起门来自己作就算罢,把这作死作活影像化,就只能挑经历过的观众了。被阵容骗进影院的肯定要骂人。Ulliel用两年推翻了我对他持久的偏见。

    41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小孩遮眼。闪回。“我有一个会议”。

    4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或许是年龄的问题吧,这类题材处理的实在是太浅了,于是只能不断用升格、音乐、局部特写来弥补这些不足

    49分钟前
    • 穿羊毛的背心
    • 还行

    甜点界新秀决定挑战水煮牛肉 结果滋味是有的 但料放得让人龇牙咧嘴

    52分钟前
    • RITA
    • 还行

    脱帽戴帽,钟表特写,几组一对一,一对多对话,简洁的冲突。感情就是不告诉他们是欺骗,告诉他们是伤害,格格不入的人,千万种的孤独,最终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每一个人都不能做自己。[B+]

    5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维系亲密的不是获得,是付出;支撑家庭的不是喜爱,是讨厌。多兰持续表达对家庭强烈的厌恶和一丝带着奶味的依赖。餐桌的两头是彼此完全曲解的两个世界,而镜头却贴近每一个人的表情,让人心生抗拒,几近控诉地道出家庭给人带来的尴尬、聒噪、虚伪和无效的沟通。我不认为这是多兰最差的作品。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多兰已经彻底把电影当成MV在拍了,全片都是夸张的光源光比,人物自带夜店妆发,大半篇幅都是人脸特写,也没什么情节,就是絮絮叨叨莫名其妙吵架拌嘴泪流满面,还有若干诸如郭美美名曲不怕不怕等DJ段落,演员个个走神经质路线,反正我是欣赏不来。(要伤仲永了吗难道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拍家庭题材还是要看亚洲人的,如父如子,饮食男女,四两拨千斤。而小多兰眼里的家庭问题就是撕逼撕逼再撕逼。PS:最爱的马良果然杀出重围演技担当,爱她爱她爱爱爱

    59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戛纳评委团:给他个奖怎么啦?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